•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安徽教育网、省职成教网:坚持职教创新 带动地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坚持职教创新    带动地方经济

----记桐城市望溪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省教育宣传中心   省教育厅职成处

 

    一排排厂房、一台台机床、一条条流水线,身穿统一制服的工人在机器前忙碌着,指导生产的技师来往于各个岗位之间。看到这样一幕,你或许以为这是间工厂,然而这又的确不是间工厂,这里的工人是学生、技师是教师、车间就是他们的课堂。

 

    这就是桐城市望溪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一所国家级公办重点职业中学。学校始建于1979年,原为桐城三中,1993年,“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号望溪)的后裔,原台湾大华中学董事长、教育家方志平女士捐资助学,学校易地扩建,更为现名。校园坐落在桐城市区,背倚龙眠山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学校发展三十年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总结提炼,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铸品牌”的办学理念,把办学定位为“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突出特色、做优做强”,积极转变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践行产教结合,探索总结出“教学、科研、生产、经营一条龙”的办学经验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安置就业一条龙”的办学路子。

学生实训现场

 

    突出职教特色   强化实习实训   “双证”学子获好评

 

    作为一所由普通高中转型的职业学校,望溪职校在办学之初遇到的首要问题是,该如何让以往在课堂上“坐而论道”的老师去教学生怎样维修汽车、怎样设计服装、怎样操作数控机床?是把学生关在教室念经似的消磨三年,还是进行改革,让学生真正学到技术,成为企业所亟需的人才?

 

    对于转型期遇到的这些突出问题,学校从职业教育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出发,提出了“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办学原则,大刀阔斧地进行全面改革,将以往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向职业教育的方向转型。

 

    为了帮助原高中教师向职校教师转变,学校依托相关行业、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学校特聘企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学校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并定期安排教师到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江浙地区学习取经。

 

    为了让专业课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相配套,学校从2010年开始,计划在未来三年里每年新增15名专业课教师。对新聘用的专业课老师,实行编制到校不到人的“定编活聘”做法,有效地激发了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灵活地解决了学校专业课设置与增补编制之间存在的矛盾。

 

    近两年学校还先后派出14位教师参加教育部骨干教师进修,20多人参加省级进修,其中3人赴国外进修;48人参加行业职业资格考试,取得二级以上证书;一大批教师获得省、市“教坛新星”和“优秀工作者”称号。

 

    要想让学生学到真技术,就不能让学生在黑板上开机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望溪职校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形成了“一张纸,订单委培模式”、“一块地,筑巢引凤模式”、“两条腿,送教上门模式”,从而构建了一个层次分明、模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办学新途径。

 

    2001年,望溪职校与安徽华祥集团联合办学,在全国首创“两包一补”,即包工作、包学费、补贴生活费。这种“一张纸,订单委培模式”受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的称赞。

 

    2005年,望溪职校新建1200平米的校内生产实训车间,将金海洋汽修厂引进校园。汽修厂一边对外营业,提供汽车维修服务,一边接纳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强化实训,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校企联手打造了望溪职校独具特色的汽车维修专业,使得该专业的实力大大增强。

 

技能大赛现场

    2009年,望溪职校汽车维修专业学生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中职技能大赛,并获得三等奖,实现了安徽省该专业在全国大赛中获奖零的突破。这种筑巢引凤的办学模式,曾被来校调研的谢广祥副省长称为“学校不花钱,还能赚大钱;学生学技能,还能挣到钱”。2009年,望溪职校又与安徽凌云科技集团等企业合作成立了企业学分制中专班;与桐城市玉雕行业协会联合办学,成立了望溪玉雕工艺美术分校。

 

谢广祥副省长、江春副厅长视察学校
 

    学校积极主动送教上门,为企业(行业)提供员工培训的做法,开创了校企联合办学“送教上门”新模式。

 

    通过实习实训期间的锻炼和培养,望溪职校的学生练就了一手过硬的技术,综合素质高,对企业文化有较深的理解。实习期满后,毕业生凭“双证”就业率达98%以上,就业稳定率达88%,许多人都转为了企业正式员工,工资待遇相当理想,受到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构建蓝领基地   发挥辐射效应  服务地方富家乡 

    桐城市系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商品粮基地、国家级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市)和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市、国际徽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设有国家星火密集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优势明显,现为全国印刷包装三大基地之一、重要的汽配基地、全国最大的玻纤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羽绒被出口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制刷生产基地、华东最大的蛋鸭生产基地。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这些都为桐城望溪高级职业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目前,望溪职校拥有占地75亩,总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的校内实训基地6个:实训科技楼、金海洋汽车维修基地、商贸宾馆经营服务基地、轻纺制品生产实训基地、机械加工制造生产实训基地和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基地。有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家:安徽华祥集团、安徽鸿润集团、信邦电子集团、桐城市迎宾馆、桐城老梅镇商品粮基地和桐城蒋潭村“桐城小花”茶叶基地。基本上涵盖数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应用与维修、包装印刷、经贸旅游、家纺服装等骨干专业。初步建成了以地方支柱产业为导向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和产品生产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的生产实训基地。基本满足2000人同时实习实训需求,并向区域内其他职校和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基地龙头示范、辐射作用。

 

    作为一所县级市属职校,望溪职校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除了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外,还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产业发展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校先后和“四大村”(蒋潭村、跃进村、黄岗村、凤凰村)“三个成技校”(大关成技校、兴店成技校、吕亭成技校)进行结对,通过规划村级经济建设、联系项目、销售农产品、免除学生学杂费、转岗培训、送教上门、技术支持、党建帮扶,组织共建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助农惠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望溪职校结对帮扶大别山革命老区黄甲镇蒋潭村,不仅给他们资金支持,还送教上门,派专业老师为该村农民进行“桐城小花”茶叶的种植和制茶技术培训。学校管理人员和全体党员与村民户结对帮扶,给他们送电脑、修家电,通过宣传、订购等方法帮助该村建立茶叶销售网络,拓宽销售市场。减免该村学生学费,一步步使该村由贫困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学校还和孔城镇跃进村结成了共建新农村建设扶持单位。学校派专人深入跃进村了解村情村貌,帮助设计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指导开发苗木、短尾寒羊养殖、养鱼、农家乐等融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并派专业课老师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并积极为该村发展联系项目。在学校的大力帮助下,跃进村现在修通了道路,接上了自来水,苗木开发综合项目发展得如火如荼。

 

    学校与黄岗村结对开展党建共建工作;与凤凰村结对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对于三个成技校,学校与当地镇、村联系,送教上门,定时定点对农民集中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优化发展环境   整合区域资源  勇当职教排头兵

 

    中职教育的发展一直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企业求贤若渴,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远没有对普通高中的关注度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普遍偏低。针对这种情况,望溪职校成立学校宣传小组,参加省级以上重点职校宣传联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校刊等途径,广泛宣传国家职教政策,学校招生、实习实训、学生就业创业情况,优秀毕业生事迹,教育教学成果等。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为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改变某些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学校专门在中考快要来临时组织教职工去各所初中,现场介绍职业教育的现状和职校生未来的发展前景。对于成绩不够理想,升学压力较大的学生,职校的老师们为他们算了一笔账:一名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如果去挤普高的独木桥,那么他必须要用6到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花费家里约10万元才有可能从大学毕业;但如果他从一开始就选择望溪职业学校就读,不仅三年的学习费用大大减少,而且三年以后就可正式就业,月薪平均可达2000元以上,五年以后他们已成为熟练工人、技术员、工程师,一部分人还会成为企业管理者或者已成功创业。而此时他们当年的那些选择读大学的初中同学们才刚刚毕业,马上又面临着就业的难题。道理讲清了,学生和家长的心里也亮堂了,很多成绩不理想、家境困难的学生由此找到了自己的成才之路。

 

    要想提升区域内职业教育的整体层次,靠某一个学校的单打独斗还是不够的。望溪职校在桐城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以望溪职校为核心,加强校校合作,建立由企业、行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区域职业教育集团,提升竞争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1996年,望溪职校被安庆市政府确定为“桐城市职教中心”;1999年被省政府和省教育厅正式定为“安徽省重点职业高中”;2002年8月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2年10月,被定为安徽省“三重”建设学校;2003年11月,经评估验收被教育部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现如今,望溪人又马不停蹄地朝着创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的目标大踏步前进,进一步强化内涵建设,以创建深化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更好地发挥龙头示范和区域辐射作用,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随着安徽职教大省建设规划的出台,中职教育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望溪职校必将与之同行。全校师生员工正在用智慧与汗水,创建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