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我市教育系统抗洪救灾侧记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艰难时刻的完美“变身”

——我市教育系统抗洪救灾侧记

 

7月11日,突如其来的洪水使大沙河沿线青草、新渡、双港三镇灾情频发。教育系统在局机关的统一调度下,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抗洪抢险,与武警官兵、当地干群一起谱写了一曲风雨同舟保家园、洪水无情爱无疆的交响乐章。

 

“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灾情发生后,4所学校被确定为灾民安置点。

 

7月11日10时30分,第一批灾民10余人被送到新安初中。此时,学校已安排好了开水和方便面,学校公寓楼正在打扫清理中。突然有人哭起来,原来是一位老太太闹着要回家。负责安排接待的该校副校长方东升一把攥住老人的手,安慰说:“您暂时还不能回家,我们这里会管您一日三餐的。”老太太还在不断地抹眼泪。方校长了解到,老太太有一个女儿在本镇的金圩村,他通过当地村干部终于找到了老人的女儿。下午,老太太的女婿从十几里外赶来,用摩托车把老人接到自己家中。第三天,老人又被送回来了。老人一见方校长就说:“女婿一家人忙得很,我还是跟大家住一起吧。”

 

新安初中学生食堂承包人程年生家住安庆,11日下午火速赶回学校,启动食堂、锅炉房,烧开水,蒸馒头,以确保每一个来这里的灾民能喝上热水、吃上热馒头。学校很快就设立咨询处、物资室、医务室。为最大限度的接纳灾民,校领导把自己的办公室安排在过道里。至当晚21时,该校已接纳灾民180余人。其中有一位瘫痪在床18年的87岁老人,由于惊吓过度,极度虚弱。校长梁正立即把老人送到镇上的市二院治疗。“倘若老人在我们这里发生意外,怎么对得起组织和政府啊,怎么向他家人交待啊!”梁校长跟身边的人说。住校老师们也搬来了自家的电视机,为灾民营造家的氛围;住在镇区没有接到任务的戴先斌、程六一、王胜平、杨平老师也纷纷赶到学校,协助安置灾民。

 

在双港镇双铺初中,“村民们:这里就是你们的家”的大幅标语让陆续来到这里的1000多名灾民心里顿生暖意。各组负责人联系方式、安置分布图、就餐时间表、生活用品供应处等标识鲜明,不仅让灾民体会到了被关怀的温暖,而且让灾民感到了学校的井然秩序。

 

装壁扇,安窗帘,接自来水,双港中心小学、市十一中竭尽所能,为安置群众提供最好的住居条件。家园虽被毁,学校就是家!

 

人人心中有大局

 

7月12日13时,大沙河抢险堵口复堤指挥部下令:拆除青草崩岸处坝下15户人家,为堵口复堤抢运砂石打开作业平台!

 

消息一出,15户人家50多人议论开了:政府要拆房,我们不能阻挡,可是……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但这是小家与大家的关系,其间的分量大家都掂得出。15户中有一户是教师,户主叫苏洁,当镇村干部上门说明情况时,老师的家人表示了反对。老师生怕自己在15户中落后一步,耐心做妻子的思想工作,却被呛了一头雾水。恰在此时,校长张太国撂下家中病重的妻子,出现在老师家中,见此阵势,老师爱人作出了痛苦的抉择——拆房。三小时后,苏洁一家搬进了安置点。

 

在洪灾面前,人民教师显现了高度的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彰显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洪水肆掠时,双港镇中小学老师第一时间赶到学校,组织转移学校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受灾严重的三福小学校长胡子牛在转移好学校财产后,拖着受伤的腿回到家时,家中一楼的财物已被洪水淹没。灾后第三天,双港镇各校组织老师们自带照相机,站在齐膝的洪水中,拍下了青城小学、白果初中等几所学校的受灾情况,为及时如实报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双铺初中还组织教师志愿者组成了两支心理辅导小分队,一支做灾民的思想安抚和心理疏导,一支对安置点内的学生进行心理和学业辅导。7月16日是全市初中毕业生填报志愿卡的日子。为不让洪水淹没区学生冒险来校,从16日下午,该校组织相关人员到5个受灾村送卡上门,讲解招生政策,帮助填卡,此举收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

 

不打无准备之战

 

早在暑假前,市教育局就制定了教育系统抗洪抢险预案,建立了工作落实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教师这支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抗洪救灾中持久生发。

 

该局自7月8日以来,取消双休日,设立防洪抗灾总值班室,实行24小时值班。11日,灾情发生时,局主要负责人深入灾情最严重的青草、双港、新渡三镇,指导各校做好财产保护和灾民安置工作。三河初中、六中等校作为预备灾民安置点,当日也作好了接纳受灾群众的准备,以应对可能加重的灾情。自12日起,局班子成员分8组,带领科室人员深入一线,指导抗洪抢险,勘察校舍受灾情况,为新学年按时开学作准备。

 

天灾无情人有情。在大灾面前,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家,一个教师就是一面旗!【桐城政府网】 汪桂云(文)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