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心若在,事必工――记“全国第二届黄炎培职业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他有决心,“家”不分,债不烂,一起向前冲。

 

如今的桐城中华职校,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喷泉、假山、地灯、盆景,给人以惊艳的视觉享受。2006年,桐城中华职校对学校财产进行了审计:总资产4000万,负债200万。

 

这4000万资产是从0开始滚雪球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徐老“讨”来的。他曾凭着一颗心、一张嘴,一天“讨”了37万元。

学校附属工程款57万元已经拖了有些年头了。一天,5个债主约好了一同到校,要舌战老校长,讨回工程款。从上午8点开始,徐老一对五谈判。他今天度定了要“耍赖”。双方讨价还价达不成一致意见。午饭时间到了,学校食堂里,一人一份盒饭,继续谈。“徐老,我们知道你是为大家做好事,不是为了你个人,你说给多少就多少吧,行吧?”债主熬不住了。“那我可就说了,你们可别反悔?”徐老暗自高兴。“不反悔!”“20万,怎么样?”徐老慢条斯理。“我们算是服了你老了。我们在家琢磨好了的理由,被你一说,反我们觉得理亏。20万就20万,我们也为职业教育做点贡献。”

这样明摆着“讨”还有过好多次。但更多的时候,徐老是把家产一点一点的往学校挪。为了赶进度,徐老常常把儿女们孝敬他的香烟、茶叶什么的拿了来,向工程施工人员“献殷勤”;他不断巡视工地,目的是督促工人抓紧干。5幢校舍比原定时间提前40天竣工,确保了新学年正常开学。

 

伴随桐城中华职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程的,是艰难的抉择、艰辛的建设和艰苦的还债。徐老和大家风雨同舟,和衷共济。让我们再现学校的办学历程:1993年,从教育局局长、副局长岗位退下来的徐智明、齐瑞林、尹昌庚三老在“三无”——无基地、无资金、无设备情况下四方奔走,租电大工作站的一间教室办起了短期培训班;1998年,整体租用市农机校正式招收全日制中职生62人;1999年,外借22万元购买原太平小学;2003年,已有在校生800余人,向政府申报60亩土地,要求易址重建桐城中华职校;2004年1月,5个工程队进驻新校址,7个月完成基础建设和附属设施。一路辗转,新校建成了,但下欠工程款1600万元,大小债主61家。

 

10年三迁,壮大的是集体资产,受惠的是弱势学生,鹊起的是桐城中华职校的声誉。只此三点,足以让徐老忘却一身的疲惫和满腹的艰辛。每每说到桐城中华职校,徐老禁不住喜上眉梢。“这么多资产都是公家的,要知道我们是从零起步的啊!”徐智明一点也不掩饰自豪感。

 

创业之初,徐老一人顶三人。校长兼班主任兼会计,还管学籍档案。1995年,为海南培训服务员。因当时交通不便,只好包车前往。三天三夜没下车,饿了吃方便面,渴了喝矿泉水。住旅馆找档次最低的,吃饭找最便宜的。2006年,徐老和工会主席等三人到北京办事,花了三个小时,终于找到每人每晚20元的住处。那一次为学校节省了1700元。

 

“我的困难跟谁讲?我总结自己是自找麻烦,自寻烦恼,自找苦吃,自作自受。”有一次,市里领导在听他说了这“四自”后,加了一句,“自我陶醉”。徐老呵呵的笑,他似乎真的陶醉了。“任何时候都不要讲困难,只有往前冲。”

 

其实,中华职校有过多次改变性质的机会,或者说,徐老可以多次论功领“赏”。

 

有一年,安庆市某领导被徐老的精神感动了,要求桐城市委、市政府以文件的形式给徐老50万元,从学校财务中支出。“我要钱干什么,我办学是为了自己挣钱吗?”徐老断然回绝了领导的好意。

 

2006年,台湾某老板特意上门来谈起了生意。“你们的财产和债务我一把收购,给你们三位创办人每人50万元,怎么样?”“那学校不就成了你私人的了,这怎么可以?我们宁愿负债前行!”

 

在学校几度陷入困境时,职工大会上,徐老把学校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到大家面前:“是分了财产,各奔前程,还是捆在一起,再拼一把?”“我们不分开,只要老校长还掌舵,我们就跟您一起干!”大家给了他唯一的他想要的答案。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