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我市举办2011年高校毕业生暨夏季人力资源市场招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日前,桐城市举办了2011年高校毕业生暨夏季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会,300余人达成签约意向。

    企业  需要留得住的人才

    从现场设岗招聘的43家企业打出的招牌看,从项目经理、财务人员、设计人员到一线技工,甚至门卫、大厨等,企业所需的岗位可谓包罗万家。

    信邦电子是台湾的上市公司,桐城信邦电子有限公司2007年落户桐城,看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劳动力市场。高素质的桐城劳动力为信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次招聘会上,该公司拿出了“工程师2名、业务助理1名、储备干部5名”的优厚岗位。

    开场半小时,在霞珍集团填报意向的有10多人,其中不乏英语、国际贸易等对口专业的。负责现场招聘的汪先生说:“像这样专业对口的我们很希望留住。以前我们也在外地设岗招聘过,但中国人恋家的观念难改,外地人招来待了两年成了熟手又走了,我们不想老给别人培训人才。我们要培养留得住的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留得住的人才”,是企业的共同愿望。华祥集团是这次招聘大户之一,涉及数控、铸造、车工、磨工等专业技术岗位。华祥集团招聘告示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月薪2000—3000元,吃住全包,标准四人间,内有空调、网络接口、卫生间、电视机。这样的标准与二三线城市十分接近。

    岗位需求继续回升,而一“才”难求的现状一直困扰着企业。

    求职者  “市场热身很重要”

    这次招聘会主要是针对高校毕业生设置的,来应聘的既有应历届高校毕业生,也有不少是已就职的或未毕业的大学生。

    闻女士是学绘画专业的,挂车河联合村人。有过两年外地工作经历。她在佛光公司、天红制衣等展台前分别填了申请表。两家企业都给了她面试的时间和地点。当记者问她对工资是否有要求时,她说:“当然有底线了,等面试时再谈。” 不少求职者抱着“先就业”的心态来找工作。学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张同学甚至在一家餐饮服务企业填写了求职登记表。航空专业毕业的霍同学填报了一家旅游度假公司。“先探探市场,积累点经验。”这是大学生们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的现实心态。今年刚大三的程同学是学人力资源管理的,他填报了“万顺文化传播公司”,他说:“大四时课程少,趁机会热身热身。”下半年才上大三的张同学、严同学、吴同学等也结伴出现在招聘会上。

    组织者  搭建桥梁  做好服务

    每年7、8、9三个月,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回乡报到最集中的时间。据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这几年,回乡报到的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2008年有1300人,去年上升到1800多人。这是可喜的趋势。

    据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桐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南融北接又给桐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桐城企业对大学毕业生既有现实的吸引力,也提供了发展的潜力。他进一步分析认为,劳动力市场显示的供求矛盾在一定时间内将长期存在,供求错位即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是造成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企业最紧缺的是一线工人,大学生最不愿意接受的就是“一线工人”,认为很没面子,甚至认为这么多年的书都白念了。企业招工多从现实需要出发,“养人才”的观念还不浓厚,“五险一金”暂时还关照不到刚就业的大学生,他们往往缺乏安全感。这也是这场招聘会上来的人多,看的人多,真正选择就业的并不多的原因所在。

    对一些曾经历职场的人来说,桐城企业是他们梦想的沃土。来自新渡镇的张女士和四川籍老公田某是北京某高校毕业的,已在外打拼了两年,这次,他们双双回桐,购房,找工作。田某是学工民建的,中坤旅游度假公司招聘设置里有他对口的,双方约定一周内面试。

    “桐城企业需要的人才广泛,最紧缺的是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桐城市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说。“我们的任务就是搭建桥梁,为高校毕业生回桐工作作好服务。”(汪桂云)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