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肩担道义 大美动天地
——记背着瘫痪母亲上大学的桐城女大学生方美娇
“照顾妈妈虽然很累很辛苦,但是我生活得很踏实。”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2008级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方美娇面对记者采访时,说出这样的心里话。
变故,让幸福渐行渐远
方美娇家住龙眠街道黄燕村,原本有个幸福的家,自己是家里的老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也是哥哥疼爱的小妹妹。但这一切,被接二连三的变故摧毁了。
2002年,哥哥在外地打工时,嘴里经常出现口腔溃疡,本以为是平常的小毛病,到医院检查后方知是“淋巴瘤”。为了救哥哥,父亲四处打工,而母亲则带着哥哥在合肥治疗,既陪护哥哥,又打工赚医药费。就这样坚持了6年,在2008年,也就是美娇高考前几天,病重的哥哥离开了人世。这对于方美娇来说,是多么大的一个打击,她在悲痛中参加完高考,被滁州学院录取。
为了还儿子治病的债务和供女儿上学之需,美娇的父亲没日没夜地在外拼命打工。美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经常劝父亲保重身体。
然而,厄运没有放过这个家庭的“顶梁柱”。 2010年10月的一天,父亲在工间休息时突然晕倒,在赶往医院的急救车上离开了人世。
“当时感觉天都塌了!”方美娇说,她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心里除了伤痛,还有不尽的遗憾:“父亲特别能干,两年的时间就把给哥哥看病欠的十多万元债全部还清了。”
意外,母女相依为命
今年3月,家里来了亲戚,朴实热情的母亲为了招待客人,骑着小三轮车外出买菜,在回家的途中,母亲连人带车意外跌下了
从今年3月母亲入院到7月份出院,在这4个月里,方美娇停止学业,在医院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为了照顾好妈妈,有时候,我一天睡觉的时间不足一个小时。”美娇说那段时间是自己最难熬的日子,不但要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还要筹集给母亲治疗的费用,还得抽出一定的时间补习功课。
等到母亲出院时,方美娇面临还债、照顾母亲、继续学业三副重担。这个1989年出生的22岁坚强女孩,毅然决定背起母亲继续上大学。
抉择,背上瘫痪母亲上学
7月4号,母亲出院了,方美娇带着母亲来到了滁州学院,开始了边读书边照顾母亲的日子。
到学校怎么安顿母亲呢?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首先难倒了美娇。她找到一直很关心她的班主
据
同学们在接济方美娇之余,还经常到美娇的“家”中,帮忙把瘫痪的妈妈从二楼背到一楼接地气。“她在遭受一连串的重大打击后,依然坚强、乐观,这让大家都非常感动,我们一定要帮她渡过这个难关。”一位同学说。
坚强,让她笑对生活
“看到妈妈一天天康复起来,我的心里很开心。”方美娇说:“哭也是过一天,笑也是过一天,我要笑对生活!”
美娇每天很早起床,为母亲做半个小时的按摩,然后做早饭。等把这一切忙好,上课的时间也到了。中午放学后,她要到附近的菜场买菜、做饭,吃过饭后还要给母亲按摩一个小时左右。晚上,吃完晚饭后,帮母亲擦洗身子,然后抱她上床,给她按摩。母亲睡觉之后,美娇再温习功课,十二点左右听着英语进入梦乡。
美娇每天都要把母亲从床上搬到轮椅上。母亲体重140斤,她自己体重80斤,这个柔弱的女孩子是怎么做到的?“不信我抱起母亲给你们看看。”看到记者一脸疑惑,方美娇弓起身子,站稳脚步,经过三次努力,才颤颤巍巍地把母亲从轮椅抱到床上。
本来打算考研的美娇,现在已放弃了这个念头。她期待着在自己的精心照料下,母亲早一天能够生活自理;自己明年找份好工作,有一份不错的薪水,早点把借自亲戚朋友的债还掉。
方美娇的不幸与坚强、幸运与忠勇,在社会各界引起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先后对其感人事迹给予了报道。(学通社记者/杨志远 马苗苗,皖东晨刊记者/胡文峰 王家国)
初冬庐城暖,问道南门下。我们一行13人在桐城市教育局的安排下,于11月20日上午抵达了合 [详细]
随着寒假的到来,为了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提升家庭教育的质 [详细]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对联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接新年的到来。1月17 [详细]
图为教学竞赛活动现场。为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理念,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近期,桐城市实验小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