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锻炼一小时”,这句中小学体育运动的响亮口号实行起来碰到诸多难题—— “阳光体育”期待普照
活动渐开展观念待转变
近期,全省大中小学秋季运动会纷纷“鸣锣开赛”,学子们轮番登场,一展身手。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又将拉开帷幕。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让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我国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一项重要举措。调查显示,近10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我省最近一次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同样不容乐观:视力低下率居高不下,与2000年相比,学生肺活量、力量和耐力素质均呈下降趋势,学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2007年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0年发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规定“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如今,“阳光体育运动”在我省推广已近五年,学生课间体育活动时间逐步有保证,内容越来越丰富,校园足球联赛、阳光体育运动展示大会等青少年赛事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活动成效初显,但持续深入开展下去,仍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观念问题。”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负责人坦言。目前,升学率仍然是学校考虑的第一要义,这从客观上导致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尤其到了初三、高三,一些学校几乎停止了体育活动。合肥某名校校长告诉记者,不少家长到学校反映,希望学校以孩子学业为重,体育活动尽量少开展。而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学校怕孩子受伤,用简单的文娱活动取代相对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阳光体育”大打折扣。
锻炼缺条件师资待加强
“我们也想把体育活动搞得丰富多彩些,但场地条件不允许。 ”合肥六安路小学的
合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合肥市不少中小学位于一环路内的老城区,学校体育场地狭小,无法满足学生锻炼需求。近两年,随着合肥大建设、大发展,不少学校有了新校区,硬件设施也是一流的,相信场地问题将逐步解决。
南国花园小学是合肥市足球传统学校。谈起学校体育教育,
“我们的体育教学也有亟待改进完善的地方,许多体育老师的教学单一、机械化,没有动脑筋、下功夫去开发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体育小游戏、小活动,导致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不高。”省教育厅体卫艺处负责人介绍说。
体育入档案家长需关注
如何让“阳光”能够长久地照耀在青少年身上?
“‘阳光体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玩一玩、动一动’上,要规范相应的教学内容,配齐师资力量,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教育行政部门完善督导评价体系,这项工程任重道远。 ”省政协委员王新胜说。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调动家长、老师对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的有效办法,就是将体育考试纳入升学范畴,从而起到“调控杠杆”作用。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中招方案,各地逐步把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中考总成绩中。其中,合肥市中考体育分值由30分增至40分,铜陵市中考体育分值由30分增至60分。
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介绍说,结合阳光体育活动,我省深入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即让每名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小学生“大课间”活动模式。同时还将体育锻炼与健康状况作为学生成长记录的重要内容,进入学生档案,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
“阳光体育”不仅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长也要肩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今年暑假,绿怡小学足球队代表合肥前往日本,参加中日韩小学生足球邀请赛。 “日本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每场比赛都会到场边给孩子们加油,平时日本孩子自发去练球,即使大热天,家长也不会干涉。而我们邀请家长观看孩子比赛时往往被拒绝,球队训练强度大一点,就会有家长提意见,嘱咐我们悠着点。 ”带队老师刘飞说。
“同学们除了一周五天在校时间外,周末以及寒暑假期间的‘每天锻炼一小时’就只能指望家长的觉悟了。希望家长不仅仅关注孩子的分数,更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省人大代表黄新德说。 (安徽日报记者李跃波)
初冬庐城暖,问道南门下。我们一行13人在桐城市教育局的安排下,于11月20日上午抵达了合 [详细]
随着寒假的到来,为了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提升家庭教育的质 [详细]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对联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接新年的到来。1月17 [详细]
图为教学竞赛活动现场。为更好地践行新课标理念,助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近期,桐城市实验小学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