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桐城教育

托起明天的太阳---我市家教工作综述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素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传统,已形成文化和教育两大品牌。市关工委家教工作本着“指导、推动、协调、配合”的原则,以家长学校为载体,支持妇联、教育局等部门开展家庭教育工作,为教育大市的发展内涵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严密组织,家教管理实现规范化。

把家教工作作为关心下一代事业的重要内容,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先后出台了《桐城市办好家长学校的意见》和《桐城市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的意见》,就组织领导、办学指导思想、教师队伍、阵地建设、教材落实、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规范化管理提出具体要求,以保障家教工作平稳健康发展。制定了《桐城市A级家长学校评估标准》,就组织管理、办学条件、教学人员、教学管理、参学面和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制定了13条评分细则。全市上下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妇联牵头,关工委、教育局部门联手,家庭、学校、社区互动的家教格局。

创设载体,家教形式实现多样化。

各家长学校根据教师和家长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专题讲授,调动家长学习家教知识的积极性。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选择不同内容进行教学,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家教知识,宣传科学教育教学方法,防止家教工作的随意性。组织人员编写教材《家长必读》,创设“家长接待日”、“家教咨询”、“亲子交流”、“家教园地”、“电话交流”、“函授”、“家访”等不同形式,使各家长学校教学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各校还先后开展了“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家庭”、“关爱生命、健康成长”等主题教育活动,暑假期间有千名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许多学校建立了教师家访资料,组织教师编写家访札记,并将优秀家访札记汇编成册。在“关爱生命、健康成长”活动中,突出“留守孩子”关爱工程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活动,为学校和家庭共同做好“留守孩子”和“特殊家庭”的教育问题开辟新的渠道。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家长学校进行调研,掌握家教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曾就“留守学生”、“陪读家长”等家教课题进行调研,总结了一些好的做法,传播了一些家教方法。

典型示范,促进家教工作大众化。

经过严格评审,全市有13所家长学校达到A级家长学校标准。市实验小学最早创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卓有成效,深得家长和社会的称赞,实小的家庭教育经验,概括起来是:理念先进、体系完备、管理规范、内容翔实,形式活泼,研究前瞻,实效为先。市关工委将实小家长学校作为全市家庭教育的实验基地和示范学校,多次组织各地家长学校前往参观学习。同时,以5所省级优秀家长学校、家教名校和13所市“A级家长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示范点。注重发挥“五老”在家教工作中的作用。关工委家教委员会、家教报告团成员以老同志为主体,他们当中有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专家,其中有许多特级教师。各地、各校关工委组织中的老同志都自觉地当起家教工作的宣传员、辅导员、监督员和示范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321所家长学校中,就有500多位“五老”人员在讲课、在工作。10年来,家教报告团每年至少到五所学校给家长作家教报告,每次听群不少于400人。他们的讲稿被编成“家教金钥匙”的册子,作示范性教材。

注重升华,推动家教步伐现代化。

首先是家庭教育理念的现代化。家教委成员、家教报告团成员,首先注重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搞好理论武装。其次是加强家庭教育的课题研究,教育局关工委还将省教育厅关工委编发的《家庭教育难题总汇》(30条)发至各家长学校。发动教师撰写论文,并组织评奖。第三,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家庭教育工作。许多家长学校利用《教育网》、《家教联线》网站开发家教资源,用于实际教学。市关工委通过调研,把全市一些好的家长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活动制成光盘,名叫“托起明天的太阳”,到各地巡回放映。市关工委、妇联、教育局共同组织召开了全市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传播经验,取长补短。通过对家教知识的宣传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少家长提高了对家教的认识,转变了教育观念,改进了教育方法,走出了家教误区。许多家长都注重言传身教,着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子女在亲情滋润下不断成长。学习型家庭和智慧型家长不断涌现。(汪桂云/文)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