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美好乡村

桐城市: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1-08-25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潘月琴 方明丹 孙海涛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 美丽乡村
       近年来,桐城市积极探索协同共治新路径,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着力发展绿色产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扮亮环境增面子、做活产业鼓袋子、涵养新风补里子,让一个个美丽村庄成为“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悠悠乡愁”的好地方。
 
  抓整治 乡村处处皆风景
 
  近日,记者走进桐城市大关镇百岭村高摆村民组,只见水泥路干净整洁,沿途树绿花红,一口当家塘波光粼粼,乡村美景令人心旷神怡。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曾是“脏乱差”的典型,垃圾遍地、道路泥泞,村民路过都会绕道而行。“村里能有今天这么大的变化,与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分不开! ”该镇党委宣传委员胡启明说。
 
  今年3月初,百岭村高摆组召开村民议事会,大伙一致推举“花匠”高根深担任村民组长,带领村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实行自我整治、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同时,村民组创新筹资方式,让每户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上的人数缴纳定额资金,将盘活闲置资源、开发荒地种植茶树等经济作物带来的效益进行“分红”,按照“谁筹资、谁受益,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让投资受益村民负责该区域的环境卫生,增强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如今,高摆组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其乐融融。
 
  观念一变天地宽。黄甲镇水岭村以协同共治为抓手,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我们将涉及改厕任务的中心村庄3个村民组聚集一起,召开村民说事会,听取广大群众意见,并向村民宣讲惠民政策,变‘要我改’为‘我要改’,让更多村民支持改厕、参与改厕。 ”水岭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曹建平说。
 
  前不久,65岁的村民彭于会住上了二层小洋房,用了大半辈子旱厕变成了宽敞明亮的卫生间,不仅卫浴装置俱全,还安装了梳妆台。彭于会说:“厕所改造好了,家里整个环境卫生都改善了。 ”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水岭村党总支发动党员群众在村主干道上种植桃树,打造“十里桃花长廊”,每人包保20棵至40棵植树任务,引导群众自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日前,记者走进水岭村,看到延伸入户的道路平坦洁净,两旁绿树成阴,远处青山巍峨,小山村美得像一幅画。
 
  据该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196个自然村共发动群众近10万人次参与村庄清洁行动,财政投入710万元,吸引社会力量投资1432万元,清理塘沟4367个,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5629吨,清理乱搭乱建3128户,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重生态 绿色发展促增收
 
  产业旺,乡村兴。记者在下乡采访中看到,复兴村的油茶基地、樟枫村的600亩桂花园林、棋盘岭村的百亩百合、新渡镇的“四季果园”……这些茶园、果园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不仅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鼓”起了村民们的钱袋子,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
 
  “以前,我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我在家门口的公司务工,赚钱顾家两不误,生活比过去好太多了。 ”在“安徽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双港镇福华村,49岁的低保户董美荣笑着说。
 
  董美荣提到的“公司”是桐城市福华苗木有限公司。 2014年,该村引进“小能人”徐树生回乡创业,投资200余万元成立该公司。在原来荆棘丛生的荒山上,徐树生带着公司员工种植了100亩成片经果林,有桑葚、李子、桃子、榉树、樱花、紫薇等10余个品种,打造成“四季果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观光。像董美荣一样常年在公司务工的有23人,人均年收入约3万元。
 
  在青草镇永庆村2000多亩林地里,10余名村民正忙着种薄壳山核桃树苗。“以前种庄稼,如今种树。虽然干的还是农活,但我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租金,每天还能领到七八十元工资。 ”年近60岁的胡文斌边忙边对记者说。
 
  “公司种植果树,就地聘请村民务工,既解决了企业人手不足问题,还能为农民增收,可谓一举两得。目前,公司已带动500余户800余人就近就业,每户每年增收1万多元。”桐城市富美达农业公司负责人余方琴说。
 
  “过去,这些山场都长满了杂树、杂草,不仅没有经济价值,村里的防火压力还特别大。 ”永庆村党总支书记葛国柱说,随着园林公司落户,短短几年间,荒山变成了“花果山”,每年为村集体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当地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也明显改善。
 
  这是桐城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以油茶、苗木、薄壳山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建设,全市现有经济林总面积16.6万亩,创建了3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2020年林业总产值达75.4亿元。该市181个村(社区)实施“四带一自”特色种养到户项目9146个,产业增收2270余万元,户均增收3100余元。
 
  树新风 文明实践入人心
 
  来到大关镇旵冲村,记者看到很多村民家门外挂有一块醒目的牌子:最美家庭、最美庭院、十星级文明户……这里家家户户以争当先进、树文明新风为荣。
 
  79岁的村民陈培云喜欢唱黄梅戏,在老伴的二胡伴奏下,她有空就亮开嗓子来一曲。因为待人热诚、乐于助人,陈培云家被评为村里的 “十星级文明户。陈培云说:“自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以来,村里发生了很大变化。邻里纠纷、家庭矛盾明显减少,好邻居、好媳妇逐渐增多。 ”
 
  “我们通过村民说事、群众评选,选树了一批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道德模范,以及最美庭院等,以此引导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旵冲村党支部书记倪渐升说。
 
  近年来,桐城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道德模范评选、“好人”评选为载体,持续挖掘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好人文化”,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一定要还清债务,信守承诺是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的最好回报。 ”为兑现儿子临终前的诺言,大关镇台庄村村民余国云克服身体方面的困难外出打工,踏上了替子还债之路。这些年,他给别人看工地、做钢筋工、架子工等,用5年时间还清了所有债务。余国云虽已年届七旬,但他这种诚信如金的故事在当地广泛传播,很多村民非常感动,他也先后被评为安庆好人、第七届安徽省道德模范。
 
  为了让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广为人知,桐城市在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的同时,组织开展“身边好人”走上“道德讲堂”等各种宣传活动,把“好人”文章做实做深做细。该市每年拿出专项经费用于表彰 “身边好人”,营造崇尚模范、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社会风尚。不仅如此,有关部门还对生活困难的 “身边好人”开展帮扶慰问活动,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倡导“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据悉,该市已连续举办4届桐城市道德模范评选,评选出中国好人7人、安徽省道德模范6人、安徽好人27人。今年上半年,该市新增安徽省道德模范1人、安徽好人1人,安庆好人19人,桐城好人11人。今年以来,全市28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引领10万余名志愿者、400多个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的模式,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潘月琴 方明丹 孙海涛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