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美好乡村

王院组的新鲜事

2015-11-23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王琼 汪桂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打乒乓球,压跷跷板,荡秋千……每天下午4点后,小关村王院村民组的休闲广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刘谊明的愿望是建一个广场
    最近,报社接到电话,是大关镇小关村一名退休老教师打来的,要求我们采访王院村民组刘宜明修广场的事。记者欣然前往。
    53岁的刘谊明一直在外搞工程,近年来有了点积蓄。他不大在家呆,今年他的工程迟迟没有开工,便利用赋闲在家的时间,想实现自己多年的愿望,为村里建一个运动广场。
    原来,刘谊明是个有心人。在福建、广东一带,他常常看到村庄里有休闲广场,很羡慕。他打听了一下,广场是村民自发建设的。当时,他便萌生了一个愿望,等自己有钱了,在村民组里也建一个,让老老少少们也能健健身。
    建广场是好事,也是大事,没有钱不行,关有钱也不行。好事办好,大事办成,还得征求村民的意见,集中他们的智慧,用刘谊明的话说“方方面面要一团和气”。刘谊明找村民组长商量,两人一致认为利用废弃多年的池塘比较合适,但场地不够。刘宜明上了前任村民组长周庭根的家门,他家有一块地紧邻池塘,只长了些杂树,他想利用这块地。刘谊明一开口,当了30年村民组长、有20年党龄的周庭根就表态:“这是好事,我这地有四分,你拿去用,我一分钱不要,明天我就找人来砍树清场子。”有了老组长的支持,刘谊明就更上心了。
    但不同的声音还是出现了,“建广场那么容易?你看他可搞得起来!”“他照,他老婆可照呢?”“上面给了钱吧?”刘谊明听在耳里,他认为村民的担心和怀疑不是没有理由,包产到户多年了,大家已经习惯了埋头干自己的事。
    协议书集结能人的热心
    刘谊明找侄子起草了一份协议书,大致的意思是他口述的。协议书甲方是刘谊明,乙方是村民组,签字的是村民代表刘决潮、周庭根,协议书盖有小关村委会的公章。协议书写明了“由刘谊明出资5万元建文化广场”、“周庭根无偿提供0.4亩土地”、“广场修成后,接受本组村民捐赠以增加购买体育器材费用,专款专用,专人负责”、“广场建成后,不作赢利只用,属公益广场”等条款。
   被村民说中了,建广场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预计用5万元,没打住。结果,越搞越大,先后又投进去10万元,添置了篮球架、乒乓球桌,买了健身器材,还建了一个小亭子。刘谊明说“建亭子是大家一致的要求。” “宜民亭”三个字以隶属体刻在亭子的眉眼上。
    前前后后用了3个多月时间。拌混凝土、栽树、浇水等手工活,刘谊明干了不少,他的时间都搭在工程上了,连平常的四个头麻将也戒了好几个月。时间搭掉了不说,钱用了多少,妻子赵桂萍心里犯了嘀咕,好几个月了,外面的工程款都没到,莫不是被他用在广场上了?有一天,她憋不住,跟丈夫较劲了。刘谊明笑笑的跟妻子摊了牌底。他说“不能关建一个水泥场子,还要一些健身器材,还要有地方坐坐。钱用完了再挣呗。”妻子说:“你也太低估人了,你先说出来,我就不同意呀!”当初的5万元,妻子是极力支持的。“家里也不是没日子过,让他搞吧,他早就有这个心了。”
    “我们也有了休闲广场”
    王院村民组靠近合安路, 60多户260多人,常住的只有一半,多是老人、妇女、儿童。方兴华老人常常带孙子到广场玩,她4岁的孙子一起床就喊“奶奶奶奶,到前面去玩玩”。方兴华说:“前面,是指刚建成的广场。”自广场建成后,她的孙子就喜欢上了“前面”,那里有许多玩什,他最喜欢的是跷跷板,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很开心。
    应腊莲的孩子在市特教学校上学,每天接送。她说“我家孩子患了脑瘫,在学校她都看着别人玩这些器材,她一放学回来,就喜欢摸摸这,摸摸那,现在,她都会玩了,心情也开朗了许多。”
 “这是群众自发的愿望,很可贵。作为村两委,应当精心呵护。”小关村村委会主任张瑛说,“为表明村两委的态度,村里准备送两盏路灯,锦上添花。”
 “刘谊明出资建休闲广场,这在大关镇还是第一个,有首创意义。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美好乡村示范点都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文化娱乐场所,一般的村民组还没有这笔专项经费。现在群众逐渐富裕了,对集体文化娱乐的要求越来越高,能人出资兴建文化休闲场所,这样的做法值得肯定。前几天,有个村在外创业的能人在打听为村里做公益的事,他说,看到了刘谊明的事迹报道,很感动。”大关镇宣传委员陈丽英说。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王琼 汪桂云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