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桐城市推动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优化的良好态势。1-6月,该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3亿元,同比增长23.6%;固定资产投资98.8亿元,同比增长39.9%;全市接待游客14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8亿元,分别增长60.27%和95.23%。
项目引领转型升级
桐城市通过实行重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机制、目标责任制、联审联批、协调服务等工作措施,强力推进,实现了重点项目建设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上马,支撑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动力源不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6家,位居安徽省县(市)级前列。中建材、南京雨润集团等一大批国企和上市公司落户桐城经济开发区。
该市积极搭建高水平的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夯实人才梯队建设平台。建立健全工业经济人才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以技术入股、专利入股等方式引进高层次、高技术人才,建立企业自主培养、委托高校培养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的多元化培训体系。上半年全市新增规模企业9家,实现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7.03%。
截至目前, 该市已经有55家企业建立了市级技术中心,10家企业建立了省级技术中心,4家企业建立了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博士后工作站1家。品牌建设更是持续推进,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9件。
文化牌激活旅游业
桐城市以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大提速、大跨越。该市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招商力度,延伸文化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包装印刷、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为骨干的文化产业体系。
日前,安徽省“861”计划重点项目桐城玉雕文化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园区总面积达14万余平方米,能容纳商户1200多户,近万人集中贸易;成功冠名“国字号”的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正进入外立面装修完工、内部展陈布置阶段,预计今年底将投入运营;总投资1000多万元的孔城老街文化旅游新景观———明东文化园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即将向游客开放,为弘扬桐城文化、拓展孔城老街旅游提供了新载体;投子山文化园项目、宰相府重建工程等正在规划筹建中。
该市还按照做大做强做精的思路,不断开发出富有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品牌,相继推出了桐城文化节、文都讲坛、北大企业家论坛桐城基地等知名文化品牌。
----------------
采编:桐城网;稿源:http://aq365.com/html/201307/25/111335867.htm;作者:潘月琴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未经桐城网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将独家新闻私自修改水印标签另作它用者,责任自负。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图为安徽金科印务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桐城市全面贯彻全省“新春第一会”精神,持续深化 [详细]
图为桐城国轩新能源公司员工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图为桐城国轩新能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1 [详细]
图为安徽微威集团生产车间一角。红色引领,发展提质。今年获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安 [详细]
图为安徽金田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数控生产线一角。在桐城6500余家从事绿色包装产业的大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