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部门

桐城: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 空间蝶变促发展显成效

2023-11-30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撰稿:陈昌武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 自然资源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生态发展,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创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为契机,立足市情,不断创新自然资源利用方式,探索了一条“控增量、盘存量、优结构、提效益”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推动了桐城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注重规划引领,倒逼城镇集约发展。围绕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发展目标,进一步细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方案,构建“一主一副、点轴联动”市域城镇发展新格局;同时通过科学划定专业园区或综合性园区,引导项目分类准入,打造产业集聚发展平台,以此带动产业升级和聚集发展。现已形成绿色包装、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羽绒家纺、健康防护用品等多个专业园区。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全面升级打造桐城市青草安全健康防护用品智能制造产业园,用地面积约200亩,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容积率1.39,现已建成4栋标准化厂房。该产业园承载着桐城市发展智能产业园的梦想,提升了我市安全健康防护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成功实现从线性开发走向整体价值提升,从单一口罩生产基地走向医疗防护产业智能综合体的转型。建成桐城市双新产业园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项目,占地208亩,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开发建设、统一管理,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工业区。该项目的建成,将推动我市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和引入创新人才,使我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坚持“亩均论英雄”,盘活闲置低效用地。采用政府扶持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用好已建、清理未用、盘活闲置”的思路,把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作为“双招双引”、促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先后依法收回位于桐城经开区的安徽汇源食饮料有限公司200亩、安徽中韩净化设备公司的23.5亩、已破产的安徽百鑫再生资源公司的63.5亩土地,规范流转沃特玛双创产业园的227.4亩土地,收购重组了白兔湖动力公司的167.2亩土地。安徽百世佳包装公司是大关镇龙头企业、专业瓶盖制造商,发展势头强劲。由于受场地制约,新项目迟迟不得上马。属地党委政府积极牵线搭桥,促成原荣江包装有限公司66亩场地整体流转给百世佳公司。现百世佳公司智慧瓶盖科技园的科研中心、智慧仓库已改建到位,空地部分将建设2栋共6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全面启动批而未供、闲置和低效工业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建立运行倒逼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出租、出让闲置厂房和土地,激活存量土地,计划到2024年,全市完成处置闲置和低效土地692宗、面积14532亩的任务。近年来,通过不断努力,我市“亩均论英雄”改革成效初显,规上企业亩均税收达15.9万元,荣获省“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显县(市),成功入选“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聚焦“散乱污”问题整治,构建土地利用新格局。我市积极引导产业园区外“散乱污”整治搬迁改造企业进入产业园区或工业集聚区,并鼓励租赁标准厂房。新渡镇印花产业园规划用地面积约200亩,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容积率≥1.3,道路绿化、消防、污水管网、排水、电力设施等统一规划建设。现一期28000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已承接纳入“搬迁入园一批”的企业15家,有效解决镇小微企业用地难,发展受厂房限制的难题,推进包装产业融合,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迭代升级,激活乡村振兴新的引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解决农村用地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的有力抓手,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十三五”期间,我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6.8万亩,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1.5万亩,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1.6万亩。我们推进安徽省全域性土地综合整治范岗镇高黄村试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该项目统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项目”三位一体建设,从居民安置点建设、土地整治工程、生态修复工程、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六个方面着手,通过综合整治可增加耕地676.62亩、节约建设用地349.71亩。同时结合该镇北部山区及挂车河沿岸、牯牛背水库景区,挖掘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和民宿经济,打造“望山见水、乡愁入梦”的新型乡村,为进一步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带动村民富起来、村庄美起来积累了桐城版的“高黄经验”。

执法监察力度进一步强化,构建自然资源管理秩序。建立了各级党政领导主抓自然资源管理的领导机制,扎实开展自然资源违法违规问题整改查处,明确各级部门在自然资源执法工作中的职责,着力构建自然资源执法共同责任,积极与城管、住建、纪检监察、检察院、法院等自然资源执法共同责任单位联合执法,共同制止违法项目实施。依托自然资源执法动态巡查系统,将建设用地全程跟踪管理纳入常年自然资源执法动态巡查范围,构建了良好的自然资源管理秩序。(陈昌武)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撰稿:陈昌武
责编: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