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公布全省59个县(市)pm2.5浓度第一季度排名,我市位列第10位。
今年1至2月,受春节期间周边燃放烟花爆竹影响以及人口、车辆集中导致城市面源污染增加等因素,我市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反弹较大,被”挤出“全省前10强。
针对这一严峻形势,市大气办认真分析原因,加强监测预警,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措施管控本地污染源,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一是控烧保洁降尘。各地加强春季秸秆禁烧宣传,压实网格监管责任,严控露天焚烧行为;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严控燃放爆竹和焚烧冥纸行为;加强环卫保洁,提高机械化清扫率,增加路面冲洗频次;强化全市线性工程及“小微工程”扬尘管控,最大限度减少扬尘污染。二是控车治污减排。市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206国道桐城段大货车专项治理行动,严查超限超载、超速等违法行为,对进入城区大货车进行分流疏导;市交警、交通、生态环境监测等部门联合开展柴油货车路检路查,检查车辆31台,对尾气超标排放的4台车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尽量减少移动源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三是控烟净化除污。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推进油烟污染治理从大酒店向小餐饮、街头夜市大排档延伸,将原位于中心城区24家露天烧烤和排档小吃全部集中搬迁到室内经营,通过统一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和排污装置,有效解决油烟废气直排,减少空气污染。(杨贤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