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市残疾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残疾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目标不动摇,狠抓残疾人社会保障、创业就业、康复救助等工作,全市残疾人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持之以恒抓服务,履职能力得到不断强化。自觉将残联各项工作纳入桐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思考、谋划,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环节来抓,健全完善残联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强化党风廉政教育,使“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成为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的共识;主动邀请纪检组列席机关会议,全程监督“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变“事后监督”为“事中监督”;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扩大定点服务、上门服务等特色服务的覆盖面,残疾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多措并举促民生,同步小康迈出坚实步伐。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及时指导省级残疾人扶贫车间安徽旺润制衣有限公司有序复工复产,确保车间34名贫困残疾人稳定就业;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作用,春节及疫情期间,为159名残疾人发放临时救助资金,有效阻断因疫返贫、因疫致贫风险;全面落实各项惠残政策,为8273名残疾人申请了生活困难补贴、8915名重度残疾人办理了护理补贴、90名贫困残疾老人享受了阳光家园计划补贴,为2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盯人盯户比对,因人因户施策,2020年,全市791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
持续发力攻重点,康复服务更加精准有效。重点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救助,出台《桐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扩大“四类”残疾儿童救助范围,救助标准由12000元提升至15000元,救助年龄段由“0—12周岁”提高到“0—14周岁”,实现了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全覆盖。目前,已为182名听障、脑瘫、智障、孤独症儿童进行抢救性康复训练。积极提升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能力,为各类有需求的残疾人发放辅具轮椅86部,发放其他残疾人辅助器具54件次,为残疾儿童安装适配矫形器、辅具57件次,有效地解决了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代表安庆市接受省级检查评比,取得了优异成绩,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千方百计促就业,残疾群众实现自我价值。持续实施“千人就业”项目工程,鼓励和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提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并将行政事业单位所需缴纳保障金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效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对4家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发放补助资金共计16.2万元;鼓励残疾人自力更生、自主创业,160名适龄就业创业残疾人获得创业启动资金;扶持“阳光大棚”设施农业项目13个,辐射带动残疾人就业60人;120余名残疾人先后接受农村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和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帮助残疾人扩大就业择业范围;开展残疾人专职委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积极宣传残疾人学历提升优惠政策,35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报名入学。8月26日,由江苏省残联、浙江省残联、安徽省残联、上海市残联理事长带队组成的长三角三省一市残联调研组来桐调研,并对我市近年来助残扶残工作开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