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市场监管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桐城作出新的贡献
2020-12-2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唐锋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大中小
关键字:
今年8月,我参加了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桐城市数字经济专题培训班,随后又到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学习了“互联网+监管”的先进做法。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在数字经济发展领域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借鉴先发地方的经验做法,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服务”。现就学习考察的心得和打算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
在浙大的培训,包括随后我又前往杭州市市场监管局考察学习智慧监管,深入学习了数字政府建设、工业互联网、5G应用实际案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措施等内容,赴浙江云栖小镇、浙江力太工业互联网公司、海康威视、嘉兴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等地实地考察学习。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了徐雄书记浙大开班、分组讨论会上的讲话,仔细聆听老师的讲授和大家在讨论会上的发言,受益匪浅,开启了我对数字经济的全新认识。
了解了数字经济的概念,数字经济经历了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等发展路径,借鉴苏杭经验,营商环境见微知著、工业地产灵活招商、产城人深度融合,推动城市治理从线下转向线上融合,从单一部门监管向更加注重部门协同治理转变,为精准决策和高效治理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向数字要效益、向互联网要市场,激发我市创新的特质和潜力。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来临,数字经济的浪潮席卷而来,要更加适应这个社会,进一步的解放思想、顺势而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对标查找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和短板,抢抓机遇,调度各方资源,研究各部门需求方向,购买最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完善基础信息的采集录入,快速融入数字经济的发展浪潮中,在百姓关心的问题上有突破、在市场监管上有创新,积极谋划我市数字经济。
二、围绕单位职能,增强责任感
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目前在市场准入方面,落实“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建成电子营业执照系统,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在1个工作日,落实了企业开办“六个一”体系建设,实现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申领税控设备、银行预约开户、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开户“一网办理”。但是依然存在部门信息共享不畅、人工审批耗时等问题,若引入数字化系统和智能审批系统,申请人随时借助系统进行自主申报、自动审批,企业开办申请人在网上提交申请后,进入智能审批系统,符合条件的提交后十几秒即可出照,大幅度的提高群众办事的效率,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
服务“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借助数字技术,让食用农产品可溯源追踪,打造出了一张食品安全的大网。食用农产品可溯源追踪,意味着每一件农产品都有了“身份证”,只需要用手机轻轻一扫,农产品来自哪里,谁生产的,销往哪里,甚至于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施了什么肥料都一目了然,消费者可以吃得透明,也吃得放心。利用“互联网+”来提升食品安全度和餐饮便捷度,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现实场景中。比如“食安天眼智慧餐饮信息化”工程,也是通过互联网进行食品安全监督,融合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系统,将“阳光厨房”从单一的“后厨可视”升级到“后厨操作可观、食材来源可溯、食安管理可查、诚信承诺可示、餐饮服务可评”,并能够对操作现场“可感知、可监控、可识别、可抓拍、可示警”的智能“阳光餐饮”。
服务“互联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特种设备广泛适用于各行各业,已成为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但随之而来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少,设备数量多、种类杂,监管及风险分析难度增大等矛盾日益突出。若利用互联网电子地图绘制技术绘制了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电子地图,而电子监管地图通过将特种设备数据传至云端,直观地在地图上显示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名称、地理位置,使用特种设备数量和类别,管理人员和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可以对不同行业种类的特种设备进行精准查找和监管;利用数据分析模块,监察人员可以快速方便地统计各类数据,科学地进行系统安全风险分析,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计划时更有针对性,使日常监察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有效提高监管效率。
运用数字技术,让市场监管融入城市数字管理的一部分,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三、围绕中心工作,增强使命感
将招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数字经济结合起来,一体推进。比如,目前塑包企业面临“禁塑令”形势,亟需转型升级,塑包企业需进行数字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需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可以在园区选择有代表性、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在积极跟踪对接浙江一家从事生物降解材料的公司,力促塑包产业转型升级。
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把市场监管智慧化作为智慧桐城建设的一部分谋划,加大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力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同时,要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加强系统内数字经济培训学习,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为我市数字发展增添动能和后劲。
下一步,我将加强学习、加强研究、加强实践,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智慧监管,维护好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桐城作出应有贡献。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唐锋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