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市民政局多措并举,织密特困供养对象服务网络,兜牢特困供养对象基本生活底线。
一是开展基本生活财政补助提标工作。自7月1日起,城市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820元/月提高到每人860元/月;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基本生活财政补助标准由每人550元/月提高到每人650元/月。1-10月,已发放特困供养人员财政补助资金3241.9万元。
二是不断夯实失能半失能护理补贴制度。组织医生、社工等专业人员成立评估小组。经评估后,特困人员供养对象中符合失能半失能评定标准的人员,集中供养护理标准:失能特困人员每人1000元/月,半失能特困人员每人500元/月。分散供养护理标准:失能特困人员每人400元/月,半失能特困人员每人200元/月。1-10月,已发放失能半失能护理补贴181.1万元。
三是做好动态调整工作。市民政局坚持“应救尽救、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加强动态监管,定期对农村供养人员信息和发放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供养对象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坚决杜绝多发、漏发、乱发现象,确保特困供养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四是开展亲情化服务。近日,市民政局联合桐城农商银行主动上门为失能半失能特困供养人员提供办卡服务,打通了特困供养人员救助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