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残联实施五项工程加强残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桐城市残联将残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此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范畴,积极实施五项工程,推进残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残疾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融入生活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施道德教育促身心健康工程。把思想道德教育纳入特教学校日常教学,通过邀请道德模范人物、最美桐城人现身说法,教育残疾儿童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用助残日组织残疾儿童少年举办文艺汇演、最美作品展示,组团参加全市文艺汇演等大型赛事,不但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帮助残疾儿童少年克服了心理障碍,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强了生活自信心。
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年初,出台了《桐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针对0—14岁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免费为脑瘫、智障、自闭症、听力语言障碍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截至目前,共转介150名听障、脑瘫、智障、孤独症儿童至各儿童康复机构,为每名残疾儿童提供12000至15000元不等的康复训练经费免费训练,其中生活费补助2000元。为19名肢体残疾儿童免费装配假肢矫形器、14名肢体残疾儿童适配辅具。
实施残疾学生圆梦工程。与市教育局联合,对残疾在校学生进行普查,分类建立信息数据库,并对其中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跟踪调查。录取结束后,及时通知他们带入学证通知书、残疾证、身份证、贫困证明等证件,到市残联填写《贫困残疾大学生救助申请表》,建立救助档案,从而帮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实施爱心助残工程。依托爱耳日、爱眼日、全国助残日、六一儿童节等,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志愿者到市内三家儿童康复机构开展助残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学习,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信心。
实施残疾青少年体育工程。以中小学校、特教学校为中心大范围调查摸底,认真做好筛查统计,确定选拔对象,把适合选拔为运动员的残疾人,特别是有运动潜力、培养价值的都登记在册,真正做到不漏选一个。有26名残疾青少年报名接受筛选,选拔出的3名具有一定体育培养基础的残疾人运动员,已推荐到省残联复选、培训。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