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桐城市审计局以开展“审计理念创新年”活动为契机,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积极推进审计公开化,促进审计客观、公正,保障审计对象合法权益。一、审计立项公开化。该局在每年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与市纪委、组织部门和有关成员单位保持沟通联系渠道,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项目库,突出重点,确定审计项目,经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列入年度总体审计计划,并上网公布。二、审前调查公开化。组织实施每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审计组都要到被审计单位召开审计业务会议,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走访相关人员,搜集相关资料,将审计对象、审计期限、审计内容、审计纪律向社会公示。三、审计过程公开化。根据审计实施方案,规范审计程序,加强现场审计管理。对审计发现的疑点和问题,坚持审计现场“碰头会”制度,把听和审结合在一起,与党委、政府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反复交流沟通,充分听取有关意见,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历史背景。如太平社区居委会经济责任审计,查出借出单位资金从事经营活动、非法集资等问题;对2个镇级领导干部的土地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投资管理不规范、重大决策失误、违规举借债务等问题,及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做到严格审计,阳光操作,公开审计全过程,增强审计过程透明度,让审计权力在制度框架内运行。四、审计结果公开化。除了每年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结果外,该局还按照涉密要求,通过被审计单位政务公开栏和政府网站公开审计结果,同时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抽查重点单位,到被审计单位现场办公,推动被审计单位公告整改结果。总结提炼审计成果,注重运用各种媒体,及时报道审计信息,加强审计宣传工作,提高审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强化审计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