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你如何评价本次党代会《报告》对今后五年经济发展提出的措施?
张庆霞:就经济发展来说,《报告》围绕“实力增强、产业优化、生态良好、民生改善”这四大发展目标,强调要从工业强市和改革创新着手,《报告》提出的措施切实可行,指导性、操作性强。
记者:桐城加快发展的首要条件是什么?
张庆霞:抓创新就是抓桐城的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桐城的未来。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报告》指出了这些年桐城发展步伐横向比不是很快,与少数党员干部思想因循守旧、办事墨守成规不无关系,并以此告诫大家,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从上海杨浦的成功转型和广东东莞的华丽转身的典型案例来看,要推进经济复兴、重返全省十强,全市上下必须要有“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同时要勇于改革创新,《报告》强调:营造发展新优势,增强发展新活力,要有改革思维、创新举措。《报告》提出,创新农业经营理念,丰富新型服务业态,全面推动深化改革,等等,这些措施都紧紧围绕“创新”这个主题。因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桐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桐城发展的新动力,才能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
记者:发展“实体经济”,你认为要做好哪些工作?
张庆霞:面对当前《中国制造2025》和国际国内产业发展新趋势,我们要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475”行动,加快“调转促”步伐,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一系列新举措。
要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报告》强调,“暖企行动”要持续升温,服务更优。坚持和完善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着力破解企业“办事难”、“融资难”。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全市80%以上的工业企业,脱胎于乡镇企业,存在管理相对封闭、外向度低、发展模式落后等弊端。面对这一现实,《报告》明确指出要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企业上市。实践告诉我们,桐城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