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部门

我的葡萄梦——记残疾人脱贫先进典型占艮华

2016-05-09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朱训高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我叫占艮华,是桐城市一名普普通通的残疾妇女,也是一名平凡的葡萄种植者。但别人总是夸我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我并不觉得我有多了不起,我只是比常人多了那么点勇气,多了点干劲,多了点梦想!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的葡萄园已经跨过了三个年头,三年来,我园已经初具规模,去年葡萄年产量可达6万斤,可创造收益60万元。并且带动周边20多个农民就业,其中包括3位残疾人同胞和2位残疾人亲属。
    三年前,我家的经济状况不好,自己不能干重活,丈夫常年身体也不好,打点零工,我种点小菜,儿子在上大学, 靠吃低保过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网络上关于葡萄种植的新闻,内心倔强的我心里萌生了一个念头,别人能种好葡萄,我为什么不能,我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丈夫和在上大学的孩子,很感谢他们能立马同意并且支持我的想法,并且丈夫辞去原先的工作,和我一起创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创业种葡萄的种种困难历历在目。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我便亲戚朋友挨家挨户上门拜访,向他们说明了我的创业梦想以及我的资金难处,感谢亲戚朋友都很支持我,他们纷纷伸出援手,帮助我解决了前期建园的资金难题。其次,葡萄种植技术难题也困扰着我,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原先作为一个裁缝的我,平时锄头都不怎么拿的人,种葡萄对我来说就是一头雾水。
    于是乎,我就在网络上搜索葡萄种植技术,并且认识了一位种植葡萄有20多年经验的王总,他被我的精神所打动,并且答应我免费向我提供葡萄种植技术,并且我在他家引进了8个优良葡萄品种。与此同时,也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最终我与周边村民达成协议,流转了他们的土地,在2013年底,将葡萄园建园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时间来到了2014年春,我的一颗颗葡萄苗下地了。我夫妻俩开始了艰辛的葡萄园管理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由于得到王总的技术支持,小葡萄苗在一天天长大,虽然很累,但我心里快乐的很。我们街道残联胡志伟理事长一直都在关注着我的葡萄园,他向市残联给我的种植大棚申报了“阳光大棚”助残项目,很快,市残联就拨了4000元启动经费,第一年我的葡萄长势喜人,超过了我想象的。
    转眼到了2015年,也就是葡萄园开始挂果的第一年,经验不足的我遇到了一件又一件的难事,首先是对于葡萄的成长阶段不熟悉,导致园区工作安排不合理,这带来的结果就是事倍功半,葡萄园用工量变大,资金周转不足。其次是由于南方葡萄种植需要采取避雨栽培,这就需要建避雨棚,由于成本及经验的不足,葡萄棚抗风等级不够,最终在5月份的一场大风中,我的大棚全部损毁,当时的我就像是被霜打的叶子,抬不起头,我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市残联得知后,先后两次推荐我到安庆市参加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期间,老师教会了许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我也与学友互相交流技术,顿感眼前一片开阔。       2015年,桐城市残联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再一次拨付“阳光大棚”扶持资金,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我下定决心,我不能放弃,我要成功。
    阳光总在风雨后,经过我和家人的努力,我们生产的冉香牌葡萄在2015年夏一经推出,就收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追捧与热爱,每天前来采摘葡萄的客人也是络绎不绝。并且在第一年就创下了不小的收益。我和家人都露出了开心的微笑。
    今年,我的葡萄园长势喜人,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我是一名弱女子,我家能甩掉了贫困的帽子,不仅要靠我个人的努力,关键的是党的政策好啊。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朱训高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