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部门

桐城市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纪实

2015-06-24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桐网编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近年来,桐城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尽职尽责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为工作中心,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在节约集约上做文章,在提升单位效益上下工夫,积极探索建立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最佳途径,切实提高国土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引领地方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切实强化制度设计  源头上节约集约

       政策约束是桐城市做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首要举措,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用地管理的通知》、《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意见》,从“规划管控、标准控制、市场调节、严格监管”等方面,加强对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管理,使该市的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建立工业用地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对工业项目用地全面实行用地规模预核准,经国土和发改、经信、环保、规划、国税、地税等部门“1+6”并联审批,根据产业类型、投资规模、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情况确定供地规模。通过预核准的工业项目进入工业用地项目库,分期分批安排用地指标。对相关指标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予安排用地或核减用地指标。

      出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开竣工保证金实施办法》,对新增工业用地,在土地出让合同中约定开竣工时间,并按标准足额征收开竣工保证金,对按时开竣工的,依据合同约定退还保证金,对不按合同约定开竣工的,不予退还开竣工保证金。通过建立开竣工保证金制度,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促使用地单位按期动工建设,尽早投产见效,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

       加快建设标准厂房  管理上集约用地

      近几年,桐城市严格执行“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的原则,重点把住工业用地关口,引导企业向两个开发区集中,原则上各镇不再单独供应工业项目用地。不断加强开发区的道路、供电、供水、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公共资源共享度,优化节约集约用地环境,增强了招商引资的凝聚力,进而通过工业项目集中落户和基础设施资源共享达到用地集约的目标。

       同时,不断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鼓励中小微企业进标准化厂房,向“空间”要地。为规范标准化厂房建设,市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的意见》,对标准化厂房建设标准进行细化,并明确各项奖励政策。2013年全市下达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20万平方米,当年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并通过审核验收,财政部门已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100元给予了补贴。2014年全市下达标准化厂房建设任务40万平方米,已全部建成。

        全力推进“三项清理”  空间上优化用地

       桐城市自2013年10月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三项清理工作。全市共清理批而未供土地3324.849亩;闲置土地45宗,面积648亩;低效用地492宗,面积4601.03亩。将清理的三类用地逐宗进行处置,对批而未供土地找到梗阻,简化流程,加快推进,目前已供土地3152.17亩。对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通过签订补充协议,延长动工开发时间,足额征收土地使用税等方式进行处理,处置闲置用地37宗,面积555亩;处置低效用地418宗,面积3500.23亩,收缴开竣工保证金225.63万元。

      制定下发《关于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级范围和税额标准的通知》,将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调整为最高每年12元/m²,最低每年5元/m²,对土地使用税的增量实行奖励,以征定奖。由于土地使用税的提高,促使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主动向政府申请将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收回,如金神镇金光集团100亩的低效土地由市政府收回,现已重新安排使用。

      通过开展土地“三项清理”工作,全市的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得到了有效处置,积极盘活了存量土地,有效缓解用地紧张局势,也倒逼企业增资增项优用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桐网编辑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