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在促进经济提值增效上做出新文章。正确把握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根本取向、基本路径和原则遵循,围绕该市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聚力实施“暖企”行动。突出产业扶持重点,重点扶持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广的产业项目;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推动政府简政放权、定向减税、降费、刺激消费等各项措施落地;加强金融政策研究,扩大信贷投放和担保规模,做大做活做强融资担保;筹措资金5000万元,实施中小企业过桥还贷扶持政策,对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按时还贷续贷提供垫资服务;支持产学研深度结合,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推动企业优化升级;开展企业用工需求定点监测,全面掌握企业用工工种、用工量及缺工情况,建立用工需求信息库,推动校企合作,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三是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增添新举措。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进一步加大普惠、均等民生工程的支持力度,加强对特困群体等基本民生的“托底”保障;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支持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促进群众体育发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拓展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优化创业环境,扩大就业范围,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强化污染防治,不断提高财政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
四是在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上谱写新篇章。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支持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设,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推进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建设;总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经验,完善财政奖补工作机制;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加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力度;加强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完善财政扶贫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继续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鼓励农村能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创收增收。
五是在推进财政精细管理上实现新进程。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实行全口径预算编制;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推进非税收入电子缴款工作;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扩面,巩固公务卡结算改革成果,严格“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全面实现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应用;建立健全存量资金清理制度,让财政资金切实发挥效益;强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有资本不断优化配置;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管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全面研究运用PPP融资模式;规范财政专户管理,严格核查财政供养人员信息,坚决杜绝“吃空饷”现象发生。
六是在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上创造新动力。牢固树立内控理念,建立健全财政内控制度;全面推行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晒在监督的“阳光”下;以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为抓手,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理论武装建设;加大服务型财政分局(所)创建力度,强化基层预算单位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加大交流力度,加强纵、横协作,强化系统同心,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七是在打造廉洁高效财政环境中谋求新发展。坚持守纪律,讲规矩,强化财经纪律的刚性约束;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筑牢防腐防线;注重财政监督管理,构建以财政、监察、审计监督为主体,社会和群众监督为基础的多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全面推进法制财政建设,全力促进财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