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部门

省教育部门解答高招三大热点问题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中安在线】

征集志愿的计划是院校追加的,还是没有完成录取剩下的?专业服从和院校服从究竟该如何选择?招生的流程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录取进展到今天,不少考生和家长的疑问也越来越多。针对常见的三个问题,昨日教育部门进行了解答和释疑。

  征集志愿计划从哪来?

  很多家长很好奇,明明分数线高于一本最低控制线很多,自己孩子报考了该校都没有被录取,为何后面会多出计划来参加征集?

  这就牵涉到征集志愿计划是怎么产生的。征集志愿是相应批次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为保证更好地完成院校招生计划所采取的措施。征集志愿计划一般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是平行志愿生源不足院校未完成的计划。少数学校由于填报平行志愿的生源不足,计划不能完成,这些未能完成的计划就会用于征集志愿。比如,辽宁工程科技大学文科23个计划,平行志愿只有9个有效生源,因此,未能完成的14个计划用于征集志愿。

  第二是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因部分考生填报专业不服从或者不符合录取条件被退档后剩余的计划。为最大限度保护考生利益,我省规定省外院校原则上按照1∶1.05,省属院校按照1∶1的比例投档。这固然减少了退档考生的数量,但也使得学校调剂的生源减少,一旦投档考生中有考生所填报的专业无法满足而又填报了专业不服从或者不符合录取条件被退档,就会有剩余计划。比如安徽大学,文科原计划招1190人,投档前增加了10个计划,实际投档1200人,19名考生被退档。因此剩余19个计划用于征集志愿。

  第三是平行志愿或征集志愿投档之后,院校又增加的计划。比如征集志愿投档后,海南大学增加了理科5个计划,加上原公布的5个计划,实际征集志愿录取10人;武汉大学征集志愿投档后增加了理科2个计划,加上原公布的3个计划,实际征集志愿录取5人。

  在所公布的院校征集志愿计划中,有的学校是因为有上述原因中的一个而出现征集志愿,比如安徽大学,有些学校则可能包括两到三个方面的原因。比如,石河子大学理科119个计划,平行志愿只有69个有效生源,而在投档的69名考生中,又有2名考生退档,因此,石河子大学理科共有52个征集志愿计划。

预录取到底能否相信?

  昨日报道的六名高分考生遭遇预录取被“放鸽子”的事件,让很多家长多了一层担忧。面对高校的许诺,究竟是该信还是不该信?如何才能保障考生的最大权益?“如果了解高招录取的流程,家长就会理性很多。”据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介绍,招生录取过程中,考试院投档和学校录取的依据都是考生的分数和所填报的志愿。具体程序是考试院按照考生的分数和志愿,依据一定的比例向学校投档。学校根据事先所公布的录取规则,按照考生的分数和志愿,确定具体专业。也就是说,是考生自己的分数和所填报的志愿决定了其被哪所学校录取以及具体所录取的专业,而不是其他因素。现在不少高校在考生填报志愿前,与考生签订所谓的预录取协议,或者给考生以某些口头承诺。这些在录取过程中,是不具备任何效力的。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不要受此影响,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填报。

  院校服从选还是不选?

  一本批次征集志愿时,细心的考生发现了有院校服从,是否这个院校服从可以增加被录取的几率?哪些情况下适合填报服从?这也是后面参加录取的考生所关心的。

  据悉,所谓专业服从,是指考生档案投到学校后,在考生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学校尚有其他专业计划的情况下,学校将考生调剂到该校其他专业。因为填报专业服从可以增加考生被院校录取的机会,减少被退档的可能,所以,教育部门都是建议考生尽可能填报专业服从。

所谓院校服从,是指在考生所填报的院校志愿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计算机自动将填有院校服从的考生档案调剂到仍有剩余计划的院校,由院校进行录取。院校服从只是在征集志愿和降分征集志愿中设置。因为填报了院校服从,考生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愿上的学校,会失去参加后面批次录取的机会。因此,院校服从要慎重填报。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