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概览 > 桐城大事记

1960-1969年桐城历史大事记

2015-02-15 来源:市委史志室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1960年

2月17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桐城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2月,县内进行衡器改革,十六两制改为十两制。

4月8日至11日,县委召开五级干部大会,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反强迫命令的整风运动。

10月28日,安徽省教育厅在天城中学召开现场会,推广该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经验。

12月,县委派出农村工作队,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全面开展以纠正“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为内容的整风整社运动。

12月,恢复农村集市贸易。

12月,县人委决定对肥皂、食糖、糕点、煤油、棉布、棉针织品、毛线等部分商品实行凭票(证)定量供应。

全县下放各级各类干部1997名到农村社队任职,其中县直机关下放干部518名,占县直干部总数的55%。

撤区并社,全县建立8个人民公社(大公社),原公社(镇)调整为55个管理区。

1961年

3月,县委在石河公社红旗生产队推行“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责任田”试点,到11月,全县有71.5%的生产队推行“责任田”。

4月,县委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停、关、并、转1958年以来盲目上马的县办厂矿。

9月7日至20日,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县委书记张安国对“五风”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作了深刻检查。

9月,县委整风办公室组织人员深入农村,清理“共产风”期间,全县被“一平二调”的财物,并作了部分退赔。

10月4日,金神、孔城、石河、挂镇等地遭受8级大风袭击,倒塌、损坏房屋5700余间,伤亡3人。

10月,国务院副总理陈毅视察桐城。

12月14日至18日,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12月23日至26日,县第三次工人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2月,恢复区建置,调整人民公社规模,全县设9区64个人民公社。

1962年

1月24日至26日,政协桐城县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1月至3月,进一步落实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制,全面划给社员自留地。

3月,县工商业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4月,省委书记处书记桂林栖来桐城制止“责任田”。

4月,县内第一座电力排涝站——白果清河排涝站建成。

5月,县委成立甄别平反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对1959年以来在反右倾和整风整社中受到批判、处理的干部,进行甄别平反。

6月12日,金神玉嘴渡口超载沉船,淹死7人。

8月14日,县人民防空指挥部成立。

11月28日,县人民委员会印发山林所有权证和自留山使用证,明确林权归属问题。

1963年

1963年1月,县烈士塔在县城西门外奠基兴建,7月竣工。

4月20日,县委成立增产节约办公室和“五反”运动领导小组,开展以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官僚主义为内容的“新五反”运动。

6月5日至8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桐城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8月,桐城县由二类工资区调为三类工资区。

9月,县工会与文化馆联合举办雷锋事迹展览。

10月11日至15日,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举行。

10月28日,县妇女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2月,县委设置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办公室,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桐城中学数学教师慈昌淦当选为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

1964年

5月13日至8月26日,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截止6月30日,全县计455477人。

9月,兴建桐(城)枞(阳)公路孔城大桥,单孔跨径27.2米,时为安庆地区第一座大跨径石拱桥。

10月,桐城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在县城西门外建成开学。

10月,县人委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会后,全县普遍办起半工(耕)半读学校和班级。

县成立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委员会(简称贫代会),区社(镇)亦成立贫代会。

1965年

1月17日,县直机关开展“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

4月,金鸡笼电厂至县城35千伏输电线路架设工程开工,1968年2月竣工运行,县电厂改为金鸡笼电厂桐城供电所。

5月28日下午,青草、双港、孔城等区骤降冰雹一个多小时,平地积厚20厘米。

5月,李达上将视察桐城。

6月,安徽省人民广播电台在桐城大关建立“035战备电台”。

7月,上半年降雨量比上年同期减少61%,河水断流,塘堰见底,禾苗枯死,山区用水发生困难。

8月,县公安局始建消防队,配备消防汽车1辆。

9月,以陈作霖为团长、钱俊瑞参与领导的安庆地委“四清”工作团进驻桐城。

10月19日,梅林渡口超载翻船,淹死4人。

县中学生体育代表队,在安庆地区中学生田径比赛中获男女团体冠军。

徐河公社科学种田,粮食平均亩产超过1千斤,社长姚鹏飞赴京参加国庆观礼。

1966年

2月,桐城县团结圩农垦学校和十八里长岗茶校建成开学。

5月,县贫下中农协会成立,1968年10月撤销。

6月,县内各学校先后停课,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

6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桐城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夏,全县有39.41万亩农田受旱,其中成灾面积22.31万亩,受灾人口27.15万人。

7月,全县中小学教师1691人到县城集训,一大批教师被列为“牛鬼蛇神”,横遭迫害。

8月,红卫兵掀起“破四旧”浪潮,县城文庙门楼被拆毁。9月,清代名臣张英、张廷玉父子墓被炸,寺庙佛像被砸。10月,红卫兵将抄家的古书画、古瓷器、玉器、雕塑等文物1万余件,堆积文庙前广场,捣毁焚烧。

10月,蚌埠拖拉机附件厂在县城东环城路建桐城分厂。1971年,下放桐城管理。

12月9日,县设立白兔湖围垦指挥所,组织万人大会战,民工冒雪上堤,风餐露宿,修筑团结圩。

合(肥)安(庆)公路桐城段铺筑渣油路面。

1967年

1967年1月9日,桐城县工人革命造反司令部成立,与“五保卫”工人造反组织相对抗。县内造反组织山头林立,派系丛生。

2月16日,县革命造反派抓革命、促生产临时指挥部成立,下设农林水、财贸、工交等3组和办公室,指挥全县革命和生产。

2月,在上海“一月风暴”影响下,各机关、学校、工厂、商店等造反派相继开展“夺权斗争”。

3月15日,县委决定销毁1966年7月教师集训时的黑材料,为受迫害的教师平反。

3月,桐中学生分裂成“红桐中”、“新桐中”两大派,唇枪舌剑,誓不两立。

3月,县大联合委员会筹备处成立,部分造反派反对,与拥护者形成“屁派”与“好派”两大对立组织。

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字131部队派李国良等7人来桐城执行“支左”任务。

12月4日,“新桐中”(屁派)与“红桐中”(好派)在桐城中学校园发生武斗,混战中多人受伤,1人死亡。

1968年

1月,“好派”与“屁派”各组织武斗小分队,抢夺县人武部、公安局、区乡武装干部和民兵的枪枝弹药,准备武斗。

2月,“屁派”武斗小分队弃城出走,“好派”尾随追击,在杨老屋、乌石岗、十八里岗茶场等地相继发生枪战,无伤亡。

3月,县两大造反派组织派代表到合肥参加“斗私批修”学习班,议定按地区、按行业实现革命大联合。

4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桐城县公、检、法军事管制小组对县公检法机构实行军事管制。

4月9日,县大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举行,决定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狠抓革命大批判,促进革命大联合。

5月28日,县大联委派人去六安医院将原县委书记张安国揪回桐城批斗,因中断治疗,张于6月11日去世。

8月18日,由军代表、造反派代表和革命领导干部代表“三结合”的桐城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下设办事、政治工作、生产指挥和人民保卫四个大组。

8月31日,成立县群众专政指挥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均成立群众专政组织,实行群众专政。

9月,区、社、镇和县直各局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

10月16日,县革命委员会设立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取缔自由市场,严禁私人经商。

10月21日,县革委举办“揭旧县委阶级斗争盖子”学习班,各机关单位亦层层举办学习班,清理阶级队伍,制造了一大批冤、错、假案,1978年后全部复查纠正。

10月,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干部、医务人员、城镇居民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至1972年9月,全县有城镇知青3097人、干部532人、医务人员98人、城镇居民6737人到农村插队落户。

10月,县第四次工人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1月1日,县革委召开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号召全县人民广泛开展“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四无限”(无限热爱、无限忠诚、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毛主席)活动。

11月18日,在县城召开县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农民魏安云(女)为出席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1月,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合并为政企合一的7个大站,次年增设3个局和人民银行桐城县支行,改县委党校为县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12月,在《人民日报》“侯王二建议”影响下,教师纷纷返回原籍,全县公办中、小学下放到所在社队,由贫下中农管理。

1969年

1月,县革命委员会下令“割资本主义尾巴”,关闭80个队办企业。

2月27日,中共桐城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立。

3月18日,桐城中学、桐城农技校、桐城初中三校合并为桐城县五·七中学,校址设于桐城中学。

3月27日至31日,县第五次工人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3月,恢复县贫下中农协会,并在县城召开代表大会。

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桐城境内建立海军技术勤务第三所第七测向站。

7月14日,陡降暴雨,山洪暴发,汪洋等水库堤坝决口,交通邮电中断,被淹农田44.6万亩,倒塌房屋11.79万间,死275人。15日晨,省革委会副主任娄学政乘直升飞机降落县城广场,送来通讯器材和救急物资。

7月20日,县设立整修水毁公路指挥部,8月21日,合安公路恢复通车。

9月,县搬运站工人毛长根、白马公社五星大队党支部书记朱金彪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全县485个生产队设立合作医疗室,农村始实行合作医疗制度。


来源:市委史志室
撰稿:
责编: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