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 三农

【春耕一线见闻】桐城:数字技术“上山下田” 农产品“出村进城”

2023-03-27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撰稿:姚晨红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10.jpg

图为建成投运的全自动智能化水稻育秧工厂。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连日来,我市7个全自动智能化水稻育秧工厂全面启动育秧工作,为即将开始的水稻大田栽插做足准备,这批健壮、整齐的秧苗为今年早稻丰产丰收打牢了基础。数字赋能、科技强农在桐日渐深入,逐步贯通种、管、销和为农服务全过程、全链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的智力支持、雄厚的技术支撑。


历经“数字乡村”试点示范两年建设,我市数字农业初步建成“1+2+N”框架,即完成数字乡村“一张图”平台构建、2个数字农业工厂建设、N个数字技术在农业产业融合应用,“互联网+农业”持续推进,让“种得好、管得好、卖得好、服务好”迈向新台阶。

12.jpg

图为桐城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数字农业工厂一角。


聚焦“种得好”,我市推进数字技术“上山下田”。目前,桐城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已成为2022年省级数字农业工厂,范岗镇万元村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园、安徽星鲜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水产养殖、安徽诚友蛋品有限公司的蛋鸭“笼养”正在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除了7个全自动智能化水稻育秧工厂,数字化富锌水稻科技示范基地、康之源家庭农场数字茶园已经建成;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无人机保有量320台,病虫害防治、除草、施肥等无人机作业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0%。据统计,目前桐城种植业中,信息技术应用覆盖面积达69万亩,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3.9%,设施栽培中应用信息技术面积达100%;畜禽养殖中,应用信息技术占畜禽养殖总数的49.6%。通过系统集成和数字化应用,农业种养能力和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水、肥、药等农业投入品明显降低,人工成本减少20%-40%,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高。


发力“管得好”,我市推进数字技术融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乡村生态振兴。目前,我市已建成数字农业指挥中心、智慧渔政信息中心,数字乡村“一张图”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畜禽粪污智慧监管平台、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管理平台、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综合管理平台等6个数字技术应用平台全面投入运行,农业“智治”水平大幅提升。通过系统平台和智能感知终端,桐城实现了渔政信息化、网络化、空间可视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畜禽粪污等全过程监管实现全覆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产值占农牧渔总产值的49%。

11.jpg

图为无人机飞防作业现场。


紧扣“卖得好”,我市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为完善农村快递物流体系,我市成立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已吸引78家电商企业入驻;已培育省级电商示范镇4个、示范村9个,全市开通11条配送主干线路,已设立村级电商服务站195个。乡村直播、电商直销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2022年,全市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达15.65亿元,农产品电商经营主体达76家,涌现出蜂献蜂产品公司、诚友蛋品等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商企业。


精准“为农服务好”,我市推进农业数字技术进村入户到人。利用现有涉农数据资源,桐城数字农业指挥中心推进数据自动化采集、网络化传输和可视化应用,实现农业资源要素的数据共享,为政府、企业、农户提供农业资源数据查询服务;加强“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运行,全市195个“益农信息社”常态运行,农民能就近获取快捷、高效的技术信息;深入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周”活动,参训人数达2000人次。全市300余名农技人员和1500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用中国农技推广软件、“知农”云课堂等平台,实现技术服务不掉线、技术培训不断档、农技服务全天候。(姚晨红)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撰稿:姚晨红
责编: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