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21年夏,束海军在田间指导合作社务工村民除草。
2021年,40岁的束海军当选为大关镇何畈村党总支书记。任职以来,束海军瞄准农业“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结合何畈实际,提出“强农业兴家业”发展目标,带领全村干群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千方百计为民办事、富民强村。
“土专家”创办就业帮扶驿站为村民“充电”
“惊蛰过后,气温回升,杂草和害虫的威胁不断凸显,我们要清沟理墒,增施蕾薹肥,防治病虫害,从而提高油菜产量。”阳春三月,春耕春管正忙,束海军利用禾兴农机合作社就业帮扶驿站,适时开展农技培训,向新型职业农民免费传授油菜菌核病防治知识,为村民“充电”。
在农村工作,不懂农业怎么行。束海军热爱农业、善于学习,在进村任职之前,他是村里经验丰富的种植大户、远近闻名的“土专家”。2016年进村任职后,束海军便携手周边农户36人,通过机械、土地、人力、技术等形式入股,成立了禾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全村范围内无偿推广无人机植保作业,并为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户提供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服务。
为帮助村里剩余劳动力再就业,2018年6月,束海军在市人社部门的指导下,投资520多万元,建设就业帮扶驿站,集技能培训、就业社保、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多功能于一体,每年免费培训合作社社员和新型职业农民260人次,促成社员们生产经营能力和劳动致富本领的提升。当年,禾兴农机合作社被省农广校评为“农民田间学校”。
“田保姆”让村民当起了“甩手掌柜”
何畈村位于大关镇东南部,全村耕地面积4331亩,水田面积3262亩,山场面积271亩,属典型的平畈村。村内无龙头企业、无特色产业。束海军深知:对于畈区村,村级发展必须围绕“田”字做文章。如何提高农业产值,给村民带来更多的收益,成为以束海军为首的村两委新一届班子挂在心头的“开门一件事”。
2021年以前,何畈村田地虽多,但仅有一半田地流转出去,由大户进行机械化种植,其他分散、未流转出去的田地由村民自种自收,农业效益不高。面对此种境况,束海军着手谋划全村田地集中流转,实行规模化种植、产业化服务、股份制经营。
说干就干,2021年,何畈村两委牵头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先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500余户2500亩田地入股合作社,农户将农业生产的所有环节交由合作社托管,合作社提供“保姆式”服务,村民当起了“甩手掌柜”,村民放心外出就业。
合作社“挖宝”带动农产品“不愁销”
农业高效发展,单打独斗可不行。在束海军多次协商沟通下,桐城经开区建设投资集团终于同意与何畈村签订合约,以2500亩农田为载体,打造粮食生产基地,开发新品优质粮“野香优-油丝”,并为之注册“茅草堰”商标上市销售,提升了生态大米的附加值。何畈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及禾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同时参与生态大米种植管理和销售,所得利润与经开区建设集团按股份分红,从而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与农户分红,助农增收,富民强村由此实现了互融并进。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家后感慨:“现在村里田地的产出,比以前多得多。”
近日,何畈村党总支又积极探索,联合禾兴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桐城市何畈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何畈供销合作社以农资经营销售为主,同时提供农村土特产品销售、农村电子商务等多种服务,村干部化身“供销货郎”,农民可以通过村级供销合作社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
如今,何畈村新一届两委班子在束海军的带领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正向富民强村的目标砥砺前行。(胡圣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