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以来,我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落实“田长制”实施方案,通过构建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体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机制,从而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于去年10月印发了《桐城市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确定了实施“田长制”的工作目标、组织体系、主要任务、考核内容和保障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管理。
自我市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管理工作以来,每块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都有了守护人。“田长制”的实施细化了任务、明确了分工,田长需要对责任区域内的耕地进行日常监管,发现有侵占或破坏耕地的行为,及时向上一级田长汇报,确保耕地不被非法侵占和破坏。走在田间地头可以看到,一旁的公示牌记录了“田长”姓名、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同时列出了监督举报电话、耕地保护面积和区块范围示意图,方便群众及时监督。
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王龙介绍,我市于2021年底初步建立“市、镇(街)、村三级田长+组巡查员”的田长制体系,成立了三级“田长制”办公室,由市党政一把手为总田长,全面推进田长制工作,将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人、到地块、到网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机制,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
目前,全市成立镇(街)级田长制办公室16个,镇(街)级田长255人,成立村级田长制办公室220个,村级田长220人,全市设立公示牌238个。(吴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