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正在加紧建设中的育秧工厂。
不负农时不负春,当前正值农田春管备耕时节,一批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的应用,让田野焕发新气象,保障春耕生产开好局。
春光不负、农时不误。在桐城市天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占地5280平方米的智能化育秧工厂正在紧张施工中。今年,我市早稻种植面积5万亩、再生稻种植面积4.5万亩,由于双季早稻及再生稻播种早,育秧期间气温低,受气候影响大,秧苗素质不稳定。为有效解决早稻和再生稻育秧难问题,今年市农业农村局整合项目资金,加紧建设7座水稻智能化育秧工厂,并将于3月上旬全部建成,验收后即可投入早稻、再生稻育秧,助力春播。
据市种植业管理中心副主任、三级研究员冯骏介绍,全程机械化育秧,相比传统人工育秧,效率大大提高,因为它能够实现控温、控光、控湿,可以实现育秧环节操作自动化、管控智能化、生产规模化,育秧工厂的建成将对我市早稻和再生稻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眼下,正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当地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看长势,指导广大农户抓好春节后在田作物田间管理,开展清沟沥水、施肥、除草,把各项春管措施落到实处,夯实全市夏季粮油丰收的基础。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组织3000人次农技人员下田指导,春管作物追施化肥面积达11.3万亩、化学除草8.7万亩、清沟沥水7万亩,出动劳动力3万人次,动用农业机械740余台(套)。(吴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