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文都桐城迸发新活力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4月19日,计划投资1.5亿元桐城文化博物馆及周边地块规划设计方案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总投资8.8亿元的华东地区现存最长的百年老街——桐城孔城老街也将于五一期间正式与游人见面。

 近年来,“文都”桐城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以 “文化建设项目化”为突破口和抓手,文化事业和产业取得长足发展。

 挖掘看不见的文化宝藏

 文化是桐城最特质的资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资源。桐城市委、市政府早在 “十一五”时期就提出了文化强市的战略,并将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为加大对桐城派文化的保护、挖掘与开发力度,采取“老城做减法、新城做加法”的指导思想,在老城区之外兴建东部新区和南部新城,逐步引导老城区工业企业退出老城,去新城的工业园区落户。2010年9月初,桐城市“四大班子”为文博馆搬家,腾出黄金地段修建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目前,市委、市政府两个大院地面上的建筑已基本拆除,平整了土地,文博馆的规划设计方案正在公示,即将动工建设。规划建设的桐城文博馆,就将以“文庙”为轴心,在文庙两侧修复建设桐城历代名人故居、桐城派陈列馆等,设立桐城文化史、桐城派文化、古代科举文化三大展区。建成后的桐城文化博物馆,既是桐城文化的展示中心,又是“桐城派”文化的研究中心、广大市民的休闲中心,还是青少年学生接受儒家文化教育、传统艺术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心。

 文化建设项目化 打造“活力文都 休闲天堂”

 如何将独具特色的桐城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文化强市的突破口和抓手在哪里?桐城的文化建设项目化模式给出了积极的探索。孔城老街的开发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作为华东地区保存最为完整、体量最大的孔城老街,2008年该市引进北京中坤集团投资8.8亿元开发老街旅游度假区,让一个由于年代久远,多数房屋已成为危房的老街变废为宝。目前,老街已动工兴建了10万平方米得仿古建筑,修复了桐乡书院、李鸿章钱庄等古建筑,预计五一即可迎接四海宾朋。

 在桐城,文博馆、宰相府、六尺巷、龙眠河、嬉子湖、投子寺文化园、玉雕产业园……越来越多的文化资源将建成全国知名的旅游景点。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龙眠山河图”、“六尺巷”、“孔城老街”、“嬉子湖湿地生态”等文化旅游品牌正为桐城打出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使桐城迈向一个真正的“活力文都、休闲天堂”。在未来的合肥经济圈发展中,桐城定位为合肥经济圈内文化旅游的战略支点。桐城文化旅游的丰富资源,在提升合肥经济圈“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也必将成为经济圈中老百姓休闲旅游的“后花园”。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