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铲除网络谣言 净化网络环境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在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借助互联网这个民意表达的快速通道,广大网民关注公共事务,乐于政治参与,表达意见、维护权利的途径更为通畅。

然而,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言:“每一项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黑暗面。”广大网民在越来越享受“在线生活”的同时,也不时遭遇意想不到的误导甚至伤害。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网络谣言,不仅对网络公信力产生沉重的打击,给互联网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和危害,也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惑。如前些年河南杞县钴泄漏谣言,江苏响水县化工厂爆炸谣言,今年上半年的抢盐风波,以及最近网络上出现的所谓失足女接客日记、福建某大学发生爆炸案、某粉店使用火葬场尸油煮粉、浙江海宁癌症村,如此等等,子虚乌有的事被别有用心者编造得天花乱坠,不明就里者在网上围观、传播。互联网本应是新技术时代公众获取便捷信息和享受生活服务,创造和分享健康文化的平台,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然而谎言、谣言等各种不良信息却玷污了这片“土地”。因此如何遏制、打击网络谣言,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摘除谣言“毒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众所周知,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网民受众一般很少有精力去核实信息的源头和真实性,这就为谣言制造者留下了可乘之机。而随着博客、微博等终端发布工具的运用,一些耸人听闻的信息往往能出现“爆炸式”的传播,也给谣言散布者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因此要想控制谣言“走遍天下”,政府部门应该第一时间公开权威信息,增加社会透明度,让真相传播得更加迅速,消除人们的疑虑和恐慌。像今年年初,日本核辐射影响的一系列事件中,我们的政府部门针对一些关于核幅射谣言,可以说处理得非常到位,不仅第一时间发布了权威信息,而且列出环保部门的每日监测数据,加上一些卫生和水产等专家的详尽解释,让老百姓彻底消除疑虑,及时粉碎了谣言。其次作为一些媒体,尤其是部分主流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一些主流媒体承担着更重的社会责任。作为专业新闻机构,面对一些热炒的网络事件,必须保持高度的冷静、理性,恪守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防范网络“民意病毒”的侵袭,抵制新闻炒作的诱惑,充分发挥信息过滤的职能,将网络谣言拒于大众传播平台之外。对没有信息来源的信息批判性地审视,以免在机械的复制、粘贴中沦为信息垃圾场。而作为网民,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严格遵守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做到文明上网,不发布、不传播谣言,做到对自己负责;要保持理性的上网姿态,谣言止于智者,对于那些来源含糊、似是而非、危言耸听的信息,要善于分辨,做到不听不信,不助长谣言传播,做到对他人负责,造谣传谣者固然可耻,信谣盲从者也同样可悲。而要从根本上铲除谣言滋生和发布的土壤,还必须由主管部门加强网络管理、加大打击谣言的力度。依照法律法规,由主管部门牵头,对那些利用互联网络造谣生事、危害社会者,依法进行查处,并依照其制造传播谣言的具体事实、社会危害的大小、犯罪动机等客观因素,使谣言传播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相信有相关管理部门的联合治理,有广大网民的自觉抵制,有各家网站的自律行动,网络谣言这颗“毒瘤”一定会被摘除得干干净净。惟其如此,中国的互联网才能干净、健康,广大网民才能在互联网上呼吸到更加清新的空气。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