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入开展普法依法治理教育。
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突出青少年法制教育,与教育局联合发文,在全市各学校继续开展聘任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工作;以“启动六五普法,宣传法律体系”为主题,全面开展“江淮普法行”活动,在基层农村中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法律素养;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普及法律知识,让人民群众懂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利益诉求。
二是完善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工作体系。
以法律援助能力提升年专项活动为契机,围绕应援尽援工作目标,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加强镇、村(居)委两级法律援助网络建设,召开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四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座谈会,在律师事务所和老龄委、司法鉴定所、公证处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听取建议,延伸法律援助触角,为当地困难群众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广范围、深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扩大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进一步降低申请法律援助的门槛,特别加强困难群众的维权工作,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的民生保障作用。
三是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格局。
强化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对全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登记备案,开展全面指导督查,同时积极同公安、卫生部门联合,筹建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人民调组织覆盖网络,建立以乡镇司法所为依托,村级调委会为平台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大人民调解员培训力度,及时、妥善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四是提升法律服务质量。
加强党对律师队伍的领导,以党支部为平台,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强化律师事务所联合党支部职能,开展律师行业社会满意度测评、旁听律师庭审等活动,查缺补漏,对症下药,切实解决律师行业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律师事务所整改提高、提高服务质量。以公证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进公证业务标准化、公证服务方式标准化、公证质量监控标准化、窗口建设标准化和执业档案建设标准化。积极引导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法律服务,引导群众通过诉讼程序依法表达利益诉求,避免矛盾激化。着力引导律师、公证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代理群众信访和群体性事件,有效防止矛盾激化,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