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文化大项目带动战略
重大文化项目带动。该市通过强化以文化为核心的城市品牌营销,树立大文化的理念,围绕文化品牌,充分挖掘人文资源,形成有影响力、有牵动性的文化旅游项目。中国桐城派博物馆、孔城老街旅游度假区、投子山文化园、嬉子湖生态旅游区、仙龙湖山水园、披雪瀑旅游景区和金瑞古井大酒店等一批文化精品项目正在倾力打造。由北京中坤集团投资8.8亿元开发的孔城老街一期已整修开放,安徽永佳集团投资10亿元打造的投子山文化园项目、南京雨润集团注资8亿元建设“水乡典范小城镇”项目也先后跃出蓝图。
激励政策引领推动。该市出台“扶优扶强活小”的激励政策,推进文化与城市,文化与旅游、包装印刷、工艺品制造等融合。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培植文化龙头企业,引导文化企业入去进园,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注重培育、引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使之成为推动桐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创新文化发展理念。通过以市场为主体,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之路,将城市遗留的形态、反应文化的神态和现代经营的业态“三态融合”。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建设相对接。严格控制老城区开发,做到空间布局合理,区域功能清晰。老城提质、新城扩容。始终把桐城文化及文脉的传承延续作为主线,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之中,城市布局、城市景观都将在存续的桐城文脉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桐城风格、桐城特色,实现了文化与城市的互融互动。
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
文化惠民是桐城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着力点。该市坚持“政府主导、财政托底、农村为重、惠民为本、共建共享”的方针,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年送戏下乡100余场,送电影1300余场。该市先后投入资金5亿元,建成国家一级(县级)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9个,广电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实现了“乡村全覆盖、运行全日制”。桐城图书馆、文化馆向社会免费开放,“文都讲坛”定期举办公益讲座。下一步,将加速推进严凤英大剧院和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的文化生活,让群众得到更多的文化实惠。
截至目前,该市文化产业已经涵盖了包装印刷、工艺美术、旅游休闲、地方特产加工、文艺演出、新闻出版、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文化产业单位达3000余个,资产总计80余亿元,从业人员近5万人。其中,佛光公司跻身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嬉子湖生态湿地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安徽广电传媒集团联合拍摄的黄梅戏数字电影《六尺巷》在央视开播,北大企业家论坛桐城站成功举办,荣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文化旅游名城”。桐城,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桐城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强市。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