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高扬现代城市精神 引领桐城赶超跨越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每每徜徉于我们这座山水秀雅、民风淳厚的城市,常常感慨自然与历史的恩泽。2000多年的悠久文化,造就了桐城薪火想传、辉映千秋的城市文明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今天,我们该赋予桐城城市精神什么样的时代特质、现代内涵,这是一个桐城人应该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重大课题。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对自己肩负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如果说高楼大厦强健了城市的“筋”与“骨”,那么城市精神则提升了城市的“气”与“神”。一座经得起历史评判的名城,不仅要有外在之形,更要有内涵之美,只有形神兼备,城市才能熠熠生辉。城市精神具有历史性,更具有时代性。今天的桐城城市精神,不应只有历史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着眼未来,根据“推进科学发展,加速追赶跨越”的时代要求进行培育和塑造,使之成为桐城争当全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排头兵的座右铭。其内涵应该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锐意进取的改革胆略,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奋勇争先的顽强气魂,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乐于奉献的全局观念,文明诚信的良好形象,永不满足的精神境界。

要提倡“争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了桐城人温文儒雅的形象基调,但往往是柔和有余,而闯劲不足;内敛有余,而张扬不够;稳重有余,而开拓不力。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城市经济时代,区域竞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一步落后,就会步步被动。桐城城市传统地位独特,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势头迅猛。争当“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排头兵,我们在进度上要先于全省,水平上要高于全省。新世纪的桐城人要从纵向比与横向比的结合上重新审视自我,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反思中大胆突破自我,从发展目标的选择与定位上勇于超越自我,在区域大竞争和城市大洗牌的新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应有定位,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各级干部要始终保持能快则快、能上则上的锐气,始终保持奋勇争先、敢争第一的激情,少一点自给自足、缩手缩脚的束缚心理,多一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进取观念;少一点闲情逸致、不与人争的无为心态,多一些参与竞争、勇立潮头的拼搏精神。有条件时,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没有条件时,要创造条件,迎难而上。胜利时,不骄不躁,永思进取,加快前进;挫折时,不气馁,不言败,不退缩。

要提倡“开放”。开放是一种风范、一种姿态,也是一种胸襟、一种境界。凡新兴民族无不靠开放和创新兴旺,凡发达城市无不靠开放和创新繁荣。桐城是名城、古城,但我们不能因为“名城”而自我陶醉、不思进取,不能因为思古怀旧而背上包袱、裹足不前。桐城要成为一座“四方来归”的城市,“外向、开放、宽容、大气”,应成为现代城市精神的重要内容。开放不能局限于经济要素的集聚,也应包含先进思想、理念、文化和经验的融合;不能停留于吸收、模仿,更要重视发展、创新,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宽阔胸怀,学他人之长,创桐城之新。要摒弃嫌贫、忌富、欺生、排外等狭隘心理,诚招八方客商,礼聘天下贤才,引进和理解多元文化,既能“独善其身”,更能“兼善天下”,不断丰富城市精神的内涵。要克服小富即满、小胜即安的保守思想,提倡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探索精神,突破成功经验和固有模式的束缚,不断进行自我扬弃;要克服亦步亦趋、照抄照搬的落后思维,突破自我约束、相互束缚的封闭意识,不断培育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全市上下都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创新、善待挫折、激励成功、宽容失误,让一切有益于富民强市的新鲜思想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志于创新创业的社会成员充分活跃起来,让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生产要素充分活跃起来。

要提倡“和谐”。桐城之美在“山水”,城市之胜在“环境”。桐城工贸综合型的山水园林城市格局,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城市人文与城市环境有机融合,体现了人类“返朴归真、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我们不能以环境破坏为代价获取经济的短期利益,真正做到“既要生活小康,又要人民健康;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快速发展,又要可持续发展”。要着力做好“蓝天、绿地、碧水、亮园”文章,使市民“不出城能赏山水之景,居闹市尽享自然风光”,努力形成富有桐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内涵和鲜明城市气息的城市景观,早日建成“创业环境最好、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化城市。人和,是一种政令畅通的政治环境,是一种安定团结的社会风气,是一种奋发有为的创业氛围。各级干部要始终怀有强烈的团结意识,发展可以有见解、班子不能有杂音,性格可以有差异、大局面前要统一,把上上下下的智慧集中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不坐而论道,不说三道四,讲大局、讲风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凝心聚力,同心同德的良好局面,追求经济与社会的互动双赢、环境与人文的叠加增值。

要提倡“人文”。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支柱、性格和灵魂。桐城是江淮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桐城派”文化名扬四海,深厚的传统积淀与丰富的历史资源,为我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人文优势。事实证明,一个经济繁荣、社会稳定、风景优美、形象文明的城市,必定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地方,必定是有高度亲和力与凝聚力的地方,必定是众心所归、安居乐业的地方。要注重对桐城优秀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开发利用,用五至十年时间完成老城区东大街、南大街、北大街等区域的改造,以文气聚人气、增财气,把名城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现实资源。要激扬现代人文精神,着力构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价值取向,深入开展“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创文明市”活动,引导市民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教育,敢于揭短,直面“陋习”,扬弃文化传统,丰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新型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风尚、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桐城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福地、投资创业的高地、旅游观光的胜地、打工经商的宝地。

培育城市精神就像培养一棵树苗,需要丰富的养料和适宜的气候。这个养料,就是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这个气候,则是一个城市不断改善的环境氛围。城市精神与市民精神,两者辩证统一,内在一致,循环递进,互动发展。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各级干部是表率,广大市民是基础。桐城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我们的一言一行关乎城市形象,我们的一举一动维系城市形象。全体市民都要以城市精神作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作为市民素质提升的不息理念和强大支撑,使城市的形象美与市民的心灵美相交融,真正使桐城成为一个有美感而不失内涵、有灵性而不失和静、有激情而不失理性、有个性而不失包容的盛世名城。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