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读书,桐城老话题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读书说来话长,在桐城可以追溯到明清时代,那时桐城地近京畿,易得风气之先,县人竞相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为唯一的出路,不惜为此付出一生。一些名宦硕儒也为此隐居桑梓,倡导读书。明正德年间,兵部郎中何唐弃官归里,办讲学堂,继有名士方学渐筑桐川馆。清代桐城派崛起,其代表作家四方奔走,以倡导读书为己任。戴名世设帐授徒于故乡南山岗;刘大櫆终生以教书为己业;姚鼐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弟子遍及南方各省,桐城文脉延伸大江南北。

与名士贤儒相呼应,地方官宦绅士,踊跃捐资,兴办学堂。一时“城里通衢曲巷,夜半书声不绝;乡间竹篱茅舍,清晨诗歌琅琅”。

浓郁的书香氛围催动着恢宏的文化景象和浩大的文学声势蓬勃萌生,“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三个湖北佬,顶不上一个桐城佬。”一鸟九头,等于九倍的啼鸣,能不叫响一方历史文化吗?

如今一鸟只有一头,鸣声渐小,风光不再,典籍已去,书香犹存。今日桐城,万般皆上品,读书不为高,是寻常人寻常事,像穿夜吃饭,不可一日或缺。在桐城人眼里,读书就是饱览自然风光,看透人间百态。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书要一本一本地读,要有耐性,悟性,激情,痴情,像小青年读恋爱,心心相印,形影不离,山誓海盟共白头。

我是老朽一个,生在桐城知书少,也加入了读书行列。退休二十多年来,书给我智慧,给我健康,给我思维梦不老。今天我的笔下还在流淌点点滴滴小文章,宛若春花落心河,其情悠悠,其乐融融。

人生在世,无论哪朝哪代,能坐下来读书的只有一老一少。少是花,老是果,无论花与果,都少不了文字之雨润如酥。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