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重振家园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两年前的7月11日,因在强降雨中溃堤,“桐城大沙河”的字眼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引起世人瞩目。两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大沙河(柏年河段)治理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大沙河(柏年河段)全线堤防面貌因此大为改观,防洪能力也大大增强。日前,本报记者走访了大沙河(柏年河段)沿线,目睹了治理后的巨大变化。 

一诺千金促安居

图为安置户胡敏生从自家的新房前走过。

人,是一切要素的主体,有提升自己生存质量的愿望,也有这个能力。安居乐业是饱受水患的大沙河沿线群众的最大期盼,特别是首当其冲的青草镇7.4万民众的最大期盼。两年前溃堤之时,为腾出场地抢运防汛物资而在1小时内紧急搬迁的18户居民,现在是否有了安定的居所?

就在当年溃堤处下游100米开外,一座崭新的三层建筑拔地而起。白墙黛瓦,马头墙,一派徽风徽韵。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屋后一排樟树个头虽不高,但已绿叶婆娑。青草镇党委书记张琦告诉记者:这里就是拆迁户的安置点,已经有几户人家住进来了。绕过墙角,走进铁栅栏围起的院落,我们拜访了这里的几户人家。

在安置户胡敏生家,记者见到了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胡佳辰。这几天学校让考场,一放假,小佳辰就一个人坐中巴车到了乡下的爷爷家。她说:爷爷家的新房又大又好,还可以到大沙河边放风筝。的确,这是一套标准的套房,三室两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胡敏生一边介绍,一边带我们参观。114.8平方米,结构合理,采光通风条件很好。胡敏生告诉记者:毛坯房和水电设施是镇政府无偿送的,面积拆一还一,“这一点让我们拆迁户十分满意,房子质量也不错。各家花点钱装修装修,现在生活质量高多了!”胡敏生掩饰不住自己的满心欢喜。虽然他的妻子华荣苗还很怀念老屋里大大的院子,但就舒适度而言,华荣苗坦言:“这里住起来确实方便,又卫生。”胡敏生是18户紧急搬迁户之一,原来是砖瓦平房,有前后院,占地130多平方米。房子被紧急拆除后,他们先是被安置在镇上学校里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又在亲戚家租住了一年多,去年腊月十八,他们一家高高兴兴地搬进了现在的新房。

在另一个单元二楼,女主人何爱莲正在给阳台上的盆花浇水。说到镇政府拆一还一的承诺,何爱莲说:“政府说话算数,这一点最让我们拆迁户满意。”她家的面积是115.5平方米,客厅似乎更宽敞些,今年正月十八搬进新房的。

最早搬进安置小区新房的是73岁的鳏夫张皖斌。去年腊月初三,他和91岁的老母亲张月华住进了新房。见到有人来,张母从椅子上站起来,告诉我们:“这是好房子!”原来,这母子俩住的房子又小又旧,还倒过好几次。虽然新房的面积只有87平方米,家具也显得简陋些,但已是今非昔比,新旧两重天。

张琦介绍说,灾民安置是灾后镇党委政府的首要政治任务,在第一时间启动安置工作。由于镇区地皮紧俏,寸土寸金。镇党委政府为了兑现承诺,把最好的地段给这些在危急时刻顾全大局的群众。投资360多万元,一次性规划建设安置房48套,有70多、90多、110多平方米三种房型,安置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承受能力自由选择,同一种房型,房号是用抓阄的方法确定的,大家都没意见。从选地到新房落成,前后只用了一年时间。目前已有8户搬进新房,其余的正在装修。

张琦说,镇里还结合大沙河治理工程,依托溃堤处建起来的橡胶坝、岸墙和草皮护坡等景观,计划投资400多万元,把从大沙河大桥往南,一直到安置小区的800米河堤及两边,打造成滨河公园。对堤下现有的一些低矮建筑适当改造,切实改善镇区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