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发展工作是保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桐城市委高度重视,认真实施,从建立素质高、结构优、能力强、活力足的党员队伍入手,开拓视野,积极探索,致力在“眼睛向外”与“眼睛向下”上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工作保障机制不断健全,保证了农村党员队伍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一、明确要求,细化责任追究。把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列入镇街道党委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和组织委员的目标责任制中,并作为年度政绩考核、评优评先不可缺少的依据之一。要求各镇将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落实到包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身上,并作为年度考核、确定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如果在党员发展上出了问题,实行“谁审核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发展党员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各基层党委对新发展党员的年龄、学历、职业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做到“四个优先”,即35岁以下青年优先,高中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优先、妇女优先、生产工作一线的农民工人优先。每年年初,对辖区各村党组织的党员发展对象进行调查摸底,详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并进行综合分析,科学提出各村当年度党员发展的数量指标,对经调查确实没有合适发展对象的村党支部,就不予下达当年度党员发展指标。
二、加强培训,抓好督查指导。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明确组织员抓党员发展的工作职责,通过参加业务培训、到市委组织部挂职等方式,不断提高组织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开拓能力,真正实现党员发展工作有人去抓、有能力抓好。在每年的“三级联创”检查考核中,将党员发展工作作为一项必查内容,特别注意核实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一线农民工人中发展党员情况以及发展党员程序落实情况。对村党组织书记加强发展党员业务培训,把好党员发展的第一关。
三、创先争优,增强党的吸引力。要求每个村党组织建立一两项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通过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每年召开2 次以上党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找不足,完善提高,让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彰显,让党组织的凝聚力持续增强。立足农组六大载体建设,特别是以“双培双带”为主抓手,采取多种途径将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宣传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员,特别是身边的优秀党员典型,让社会全面认识和了解党员,提高党员的社会知名度,感召生产一线的优秀分子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加大党内关怀的力度,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和现实吸引力。
四、多措并举,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依托流动党支部、行业协会、现代科技、城乡结对共建等,建立一个跨区域、全方位、多渠道的党员培养机制,变“坐等上门”为主动发展,吸收优秀人才,加强培养教育,全面激活农村党员发展源头。
在“眼睛向外”方面,一是利用流动支部外围培养。各镇街道结合本地外出党员流动去向,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成立流动党支部,选准配强党支部书记,在本地外出年青人中选拔优秀人才,在流动支部内培养成熟后再输送到原村,由原村进行发展。二是利用现代科技跟踪培养。充分利用手机短信、党建网站等,各村安排专人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常联系常沟通,教育引导他们识大体、看主流,积极培养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对有入党意向的优秀青年进行跟踪培养,安排专人联系,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抓住外出青年回乡的机会,召开座谈会,在畅谈发展思路的同时了解他们的现实表现。黄甲镇要求各村创建外出能人QQ群,架起了村党组织与外出年青人之间的沟通桥梁。
在“眼睛向下”方面,一是加大农业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和农村特色产业协会党组织的组建力度,结合生产、管理、销售和技术培训等活动,及时发现积极要求进步的一线农民,利用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党组织凝聚、吸引、引导优秀的青年农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如黄甲镇杨头村成立茶叶合作社党支部,大关镇成立蛋鸭协会党支部,直接贴近一线茶农鸭农发展党员,延伸了发现、培养、考察的触角。二是通过村企联建、结对共建,拓展发现培养渠道,增加农民党员数量,提升农民党员质量。一方面,村企联合发现培养。村与驻村企业,或者是村与结对共建企业成立联合党组织,建立在农村一线与企业一线发现优秀分子、培养发展党员的新“链条”。农民在驻村的现代农业企业中务工增收的同时,不断锻炼成长。从农业生产和企业经营第一线培养发展的农民党员,既懂农业、懂科技,又懂经济、懂市场,他们的眼界更宽、思路更活、素质更高,更能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是“复合型”农村人才,更具先进性。如范岗镇杨安村开展村企联建,成立“田头党支部”,在发挥村企双方优势,促进互利共赢的同时,积极引导优秀的农民入党。另一方面,村与机关联合发现培养。城市机关单位与结对村成立联合党组织,双方选择一些年轻同志“互换场地”,通过交叉学习、交叉锻炼,多方培养考察,让机关年轻同志在农村经受锻炼,让农村的年轻同志在机关经受历练考察,帮助他们开扩眼界,拓展思维,提升素质,对其中的优秀分子加强教育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纳进入党组织。三是注重在学习培训中发现培养。扩大每年的“小学教”活动和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培训覆盖面,积极动员非党员的农民也一并接受培训学习,统一他们的思想认识,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坚定他们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并注意从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观察发现,对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加以教育引导,动员他们向党组织靠拢。
五、突出重点,强化治理整顿。建立以思想教育为主、组织措施为辅的整顿机制,切实加强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整治力度,努力解决党员发展软弱点和空白点。对发展党员空白村和发展党员年青化不足的村加强调研,帮助分析原因,集中力量攻坚,对连续两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书记实行诫勉谈话。近期,我们对发展党员规定程序不落实、工作严重不力的青草镇永庆村党组织书记给予了免职处理。同时结合市、镇选派干部的任职安排,加强薄弱村的党员发展工作,致力尽快改善党员年龄结构,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