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桐城市在基层组织建设年坚持以“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为主题,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主线,紧扣桐城实际,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夯实基础工作,做实人性关怀,坚持严格发展党员与真情服务党员“双轮驱动”。
一、注重质量、优化结构,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一)夯实基础,对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截至目前,该市共有申请入党人1028名,入党积极分子852名,发展对象336名。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抓牢三个环节:扩大视野,选苗子。通过公开推荐、群众测评、群团组织“推优”等形式,及时将农村、企业、社区以及新社会阶层和流动人员中的优秀人才纳入党组织视野,引导到党组织周围,专人帮带,重点培养,促其成熟。能力考察,压担子。在项目建设主战场、生产工作第一线、在服务群众工作中察能力、看表现、见思想,适时适度加压,加速成长、励练成才。动态管理,优结构。指导各党(工)委每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培训,上党课、强党性。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成熟的,及时发展;优秀的,及时补纳、吸收;不合格的,淘汰出库。
(二)坚持标准,严把新党员“入口关”。把保证质量,作为发展的前提,牢牢抓在手上,不降标求量。坚持做到“ 十个不批”即:未经过民主推荐的不批;没有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的不批;未经上级党委主管部门预审的不批;政审不合格的不批;未经集中培训和培训考试不合格的不批;未经公示或公示有问题的不批;不熟悉党的基本知识的不批;未经组织谈话或谈话后发现不成熟的不批;入党动机不纯的不批;手续不齐全、材料不规范、程序不严格的不批。
(三)改善结构,保持新党员队伍充满生机活力。桐城市对新发展党员的年龄、学历、职业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做到“四个优先”,即35岁以下青年优先,高中和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优先、妇女优先、生产工作一线的农民工人优先。每年年初,该市对各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发展对象进行调查摸底,详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政治素质、能力水平,并进行综合分析,科学提出各支部当年度党员发展的数量指标,对经调查确实没有合适发展对象的村党支部,就不予下达当年度党员发展指标。
(四)明确要求,细化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明确组织员抓党员发展的工作职责,通过参加业务培训、到市委组织部挂职等方式,不断提高组织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开拓能力,真正实现党员发展工作有人去抓、有能力抓好。对党组织书记加强发展党员业务培训,把好党员发展的第一关。把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列各级党(工)委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工)委书记、分管副书记和组织委员的目标责任制中,并作为年度政绩考核、评优评先不可缺少的依据之一。该市将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落实到分工联系干部和党组织书记身上,并作为年度考核、确定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如果在党员发展上出了问题,实行“谁审核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发展党员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同时,切实加强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治力度,努力解决党员发展软弱点和空白点。对发展党员空白支部和发展党员年青化不足的支部加强调研,帮助分析原因,集中力量攻坚,对连续两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党组织书记实行诫勉谈话。近期,桐城市对发展党员规定程序不落实、工作严重不力的青草镇永庆村党总支书记给予了免职处理。
二、真情爱护、真心关怀,着力完善党内关爱机制。
(一)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员管理机制。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党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注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使之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同时,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健全社区党员活动的内涵和载体,逐步规范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工作。
(二)真心关爱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认真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该市采取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级党员领导干部带队慰问,各基层党(工)委协调配合的工作方式,在春节、“七一”期间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和老干部活动,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一名慰问对象,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今年该市通过党费救助、财政支持等方式,拿出57.6万元慰问了1822名困难党员和69名老党员。同时,通过民政救济、社会捐助、结对帮扶、就业培训等办法,关怀困难党员,为他们创业、致富,走出贫困牵线搭桥,提供帮助。另外,把退(离)休干部职工党支部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考虑,扎实推进,进行有组织管理,根据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年龄大、身体差、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方式组织他们学习,参加有关活动,让他们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帮困服务组、社区义务服务队等社会性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到党组织的温暖。
(三)热情服务高校毕业生党员和流动党员。建立高校毕业生党员信息库,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就业服务工作,在接转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时,耐心询问是否有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接转,特别是做好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党员、高校毕业生中出国留学党员的组织关系转接工作,防止出现“口袋党员”,积极帮助他们解决转移组织关系中遇到的困难,确保每名毕业生党员都能纳入党的一个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同时,继续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充分认识新时期党员流动的客观必然性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四)创新服务各类党员手段和方法。开通咨询服务专线,及时了解党员需求。及时开通“12371”党员咨询服务专线和桐城组织QQ群,建立了受话、咨询登记台账,工作日专人负责接听和答复,为组织部门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提供了平台,畅通了党员诉求渠道。定时传播党内信息,让党务工作公开透明。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在每年的春节、“七一”和国庆期间送去“政治祝福”,重温入党誓词,激励党员牢记宗旨,岗位创优,彰显了组织关怀。截至目前,已为全市2500多名党员发送红色短信。同时,为全市1243名基层党组织书记、组工干部及党务工作者开通12371手机报,每天为他们发送有关廉政信息、党内动态,做到警钟长鸣。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