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七月,流火夏天,于文都,晚间的西郊公园,霓虹始闪烁、人头渐攒动。
灯光远不足以把每双脚照亮,闷热让涔涔汗水顺着耳际流淌,甚至还会有成群的蚊子跑来和你周旋纠缠…但这一切,都不曾让人们的兴致受到影响。十几支自发组织的妈妈级小队伍,着清一色的服装,围着录音机和音响,伴着广场舞特有的欢快节拍有规律地摇摆;外围是一群八九岁左右的娃娃,正跟着几个大学生模样的“老师”后面,蹒跚地学习轮滑;更多的是竞走一族和年长者,在公园里的小山坡间一圈圈地绕过,累了倦了,就随性地坐在路边的木椅或台阶上,摇着纸扇,三五成群地纳纳凉、侃侃大山……
(图片地址:市府广场;图片来源:网络搜索)
据72岁的退休干部老张叔介绍,除了上菜市,每天至少还会出门2次:清晨5时,送老伴儿去时代广场跟姐妹们一起晨练,自己则在一旁文昌道上散步、踢腿、听广播;吃过晚饭,老伴会留在家里洗碗收拾家务,老张叔则领着小外孙顺着龙眠河,从滨湖一路溜着步子去“探险”,沿途留下故事和笑声一串。日复一日,运动健身,仿佛已成为老张叔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
其实,不仅是在西郊公园和时代广场,市府、龙安、滨河、东环,盛唐、山水龙城…如今的桐城,像老张叔这样的市民朋友,身影随处可见,工作早已不再是他们生活里的第一,健康、学习、天伦、娱乐…这些,一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图:桐城市老体育场傍晚;嵌图:时代广场晨练)
练拳舞剑意气风发 京剧黄梅传神入化
交谊舞、扇子舞、跳脚舞、烟盒舞,舞动如画;
孩子笑、母亲笑、老师笑、城市笑,笑靥如花。
清晨到傍晚,昨天至今天,是什么在改变,从而引导着都市邻里关系,由原本的“疏远冷漠沟通难”转向愈来愈睦然和谐截然不同的另一面?
这是一个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显得些许空旷、难回答的问题,在大家眼里,能够真正让生活增添新意远比绞尽脑汁想出一句两句书面语来得实际。
好比广场舞这样一种带有通俗性和大众性的活动,初生期,并不能作为一个城市文化的外在体现,只能说它源于健身、源于每个人自己的需求,它也可能会夹杂一些噪音污染、影响公共卫生这样或那样的负面性,所以,只能说它是一棵先天条件比较优质的小苗,在足以营造全民运动气氛、带动一个城市广场、社区文化的发展之前,它还需要经过一个成长、壮大、完善,足够被规范、被认可的过程。
(大图:优酷视频截图;嵌图:市府广场、廊桥等)
“广场是城市的客厅”,说这话的是拿破仑。
作为城市中最开敞的空间,广场是一种构成城市肌体的重要元素,它连接着建筑与建筑、建筑与道路,也连接着建筑与人心、城市和人心,同时,城市广场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形态舞台,承袭着一座城发展的传统和历史,演绎着一群人生活的韵律和节奏,塑造着一段人文的风逸和魅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是一种软实力,一个城市的魅力最终决定于人的魅力,决定于文化的魅力。群众文化是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引导人们追求精神生活,展示丰富多彩的精神追求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传播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和理念。而广场文化的概念,顾名思义应该是城市广场所呈现的文化现象以及在广场活动之中所折射出的文化,由此可见,从文化的根源出发,不断提取发展的精华,可以提升着我们城市的魅力。
灯光就位,音响就位,媒体就位,这个尽显发展文采的舞台,下面时间,交由桐城安排。
(图片来源:桐城网)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