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教师保姆”情深深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桐城西北40多里的深山沟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山区,以学校为家,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勤勉无私的奉献着……

    2001年,中义辅导小学由4所小学校合并而成,开始实行寄宿制办学,开创了桐城小学教育寄宿制的先河。当时颇费周折——上级领导当心,许多家长反对:孩子们那么小,最小的不过五、六岁,离家那么远,最远的十五、六里,住校能行吗?老师对待学生能有家长那么贴心吗?孩子能生活得好、健康成长吗?……山一般的重任责无旁贷地压在了这一群老师柔弱的肩上。作为直接的教育者和管理人,他们就成了“教师保姆”,用真心、细心、爱心和汗水浇灌祖国的花朵。

    严格管理

    中义辅导小学一直实行全封闭管理,使学生住校安心、省心,让家长在家放心。从星期一早上学生到校至星期五下午放学教师护送回家,全周时间,老师对学生全程监管。校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值日老师、寝室监护老师人人参与、个个负责,形成了条块分明的立体化管理网。从校园安全到生活保障,从课间纪律到公共卫生,从早上起床到熄灯睡觉,方方面面,层层把关,明确职责,失职必究。

    细心呵护

    老师们春风化雨,给学生父母般的关爱,让他们体会到在校如在家,在校胜似在家。学生们在校吃喝不愁,且吃得好、住得好,白天有开水喝,晚上有热水洗;睡觉有老师点蚊香、盖被子;感冒生病了,有老师找医生、送医院;想家了,有老师指导给家里免费打电话;课余无聊了,有老师组织娱乐活动,下象棋、打球、看电视。学生们在学校总能快乐地学习生活。

    特别关爱

    近些年,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了,留守孩子们都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老师们给这些孩子们特殊的关爱。学校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创建留守儿童之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设立留守儿童活动室。老师们热心做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经常有目的的了解他们的心里状况,加强心里健康辅导,免费提供亲情电话,积极帮助他们与父母通话联系,促进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免除他们思念之苦。对于其中单亲家庭等特殊的孩子,老师们格外重视,倍加关心,努力促进他们心理健康。

    十余年过去了,这些“教师保姆”们都在尽心尽力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无时无刻不在兑现着让学生在校胜似在家的庄严承诺。这些年,学校从没出现安全事故,从没出现学生健康方面的问题,从没接到过家长的抱怨电话,倒经常听到家长们的感谢声,都说将孩子放在学校里放心,放假在家才担心。这些年,许多外地学生慕名而来,有舒城的,黄铺的,城关的,数量竟占到百分之二三十。

    方灿璋、王泽新、章国旗、黄学主、何院芝……一串普通而闪光的名字。十余年,教师换了一茬茬,爱心接力棒一直在传递。他们的工作辛苦平凡,却觉得充实有成就感,他们有家难回,却让成百上千的家庭免除了后顾之忧。谁说他们不是从事着崇高而伟大的事业?谁说他们不是天底下最可爱的人?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