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桐城:“三大平台”促产业升级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近年来,桐城在抢抓融入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承接平台载体建设,始终把搭建高水平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放在突出的位置,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良性发展局面,加速推动桐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园区平台促承接。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该市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要求,不断增强工业园区承载项目、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大力提升园区开发的档次和水平。桐城市经济开发区10平方公里全面建成,目前正加紧扩区10平方公里,争创国家级开发区。2009年成功获批省级双新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开创了县级市建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先例。园区平台的不断优化,有力地支撑了该市主要经济指标的较快增长。1-7月份,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7亿元,同比增长3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8亿元,新签约并履约的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技术平台强支撑。桐城的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的“小袋子、小刷子、小盖子、小鸭子、小配件”“五小”商品,凭借这些看上去很不起眼“小商品”铺就了该市探索发展之路。为在“小”上做出“大”文章,该市按照“聚合优势、提升档次、增创特色”的要求,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中、协作配套紧密的产业集群,经过30年的发展,桐城如今已形成机械制造、塑料加工、印刷包装、家纺服装、建材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成为中国输送机械名城、全国最大的羽绒被生产出口基地、中国塑料包装产业基地。2011年,该市的高分子材料生产企业达2000余家,从业人员8万余人,总产值达165亿元。为更好地推动“北圈南带”塑料行业的转型升级,日前该市又开始筹建国家高分子材料质量检验中心,项目建成后将为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的塑料、橡胶、涂料等产业提供技术支撑。除外,该市还深入企业广泛收集项目资源,建立科技项目库、技术难题库、专家人才库等,统筹安排自主创新、技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引导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以品牌经济引领转型发展,走出了一条“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桐城”的发展之路。到目前,桐城市已初步形成包括产学研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平台在内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在此支撑下,该市科技创新之路将越走越宽。
 
融资平台更优化。为进一步破解企业的融资难题,该市认真筛选项目,积极向金融部门推介,为项目建设及时输送血液、增添动力。在金融政策方面,加大各金融机构对产业转移的信贷支持力度。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在全省率先启动,动产质押贷款、股权出质登记、动产质押、统借统还贷款等相继推出,安徽省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在桐城“破题”。日前,该市还首次推出助保金贷款业务,由政府提供风险补偿金,该市的金梦源集团等6家企业获准首批助保金贷款共9500万元。截至7月份,该市融资担保机构已发展至7家担保公司和5家小额贷款公司,各项贷款余额达118.8亿元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