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多角度、多层次的产业联动模式,带动居民收入倍增。一是加快改革农业发展模式,增加居民传统产业收入;近年来,桐城市以传统农业为依托,加快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积极探索发展结构多祥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现代农业,通过合作形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种粮大户承包生产、农村散户聘用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先后创立了 “小花牌”桐城小花茶叶、“青草香”牌大米等多项品牌农产品,形成“改革创建品牌,品牌推动改革”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改革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丰富农民收入来源渠道,促进农民收入倍增。二是吸引外来投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近年来,桐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本土企业发展迅速,为加快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提升城市经济整体竞争力,拓宽居民就业渠道,增加居民就业岗位,该市紧紧抓住融入“合肥经济圈”的机遇,大力吸引外部资金,为市外客商投资兴办工业、企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以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为载体,吸引美国、日本、澳大利亚 、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及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前来投资。现己形成机械电子、医药食品、家纺服装、包装印刷等产业集群,为该市居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带动相联产业的发展。三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增加居民服务产业收入;“文都”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六尺巷、姚莹故居、方以智故居、桐城文庙等众多著名历史文化遗迹,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桐城市致力于开拓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途径,目前己保护性开发1800 多年历史的孔城老街,新建黄梅酒业文博园、活海欢乐水世界和玉雕文化产业园等文化项目,以历史文化为牵引推动文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丰富旅游资源。增加旅游收入的同时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当地居民也因地制宜,不出户、不出资,通过制作加工特色工艺品、开设旧居体验馆等方式开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增收形式。
二是丰富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能力,推动居民收入倍增。一是拓宽就业渠道、扩展就业面;一方面,建立就业服务平台,健全就业困难人员档案,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跟踪式服务,及时收集、发布岗位信息,提供就业政策咨询等免费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发掘现代农业岗位、增加工业技术岗位、大力开发公益性服务岗位,扩展居民就业面,丰富居民就业选择。二是积极开展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居民就业能力;制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促进增收“ 的方针,通过对市场调查研究,结合市场需求,建立健全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体系。统筹城乡,强化对农村居民的就业技能培训,综合个人技能素质,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计划。采取灵活多祥的培训方式,以实用工种为培训方向,联系当地实业为培训基地,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就业技能。鼓励就业困难大学生回乡就业,建立委托企业实习制的培训机制,让回乡大学生分专业、分批次进入企业参与企业发展建设,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充实自身,培养他们成为城乡经济发展的先驱力量。
三是支持鼓励创业,拉动居民收入倍增。一是加大创业扶助,支持自主创业;2012年桐城市整贷直发贷款规模达到960万元, 首批282万元贴息贷款己发放到42名自由创业者手中,解决了创业者启动资金筹集难、贷款利息高的后顾之忧,鼓舞了创业者的创业信心,激发出创业激情,培养更多“创业带头人”,活跃创业氛围。同时,鼓励创业者整合优势资源,以“创业联盟”形式联合创业,以此带动创业和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二是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扶助计划。桐城市一直把残疾人就业、创业当作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重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为更好的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近年来,该市持续开展残疾人“千元就业”工程,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先后扶持了 500余名残疾人实现创业、就业。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