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安徽省城媒体创新打造的“走进皖江示范区”大型“走改转”采访活动系列报道,在安徽全省各地引起强烈共鸣,其中包罗了对地方示范区建设及其承接产业转移进行纪实报道,对皖江古城黄梅、桐城派等相关的文化艺术报道,对旅游开发为主的徽派风景游览胜地的摄影报道等等…形式新颖,形象生动,展示了皖江示范区的辉煌成就,提振广大干群的精气神。
“形象的表达,全景的呈现。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新闻系主任马梅用两句话来概括报道。她告诉记者,这次以摄影报道的形式,展现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具体做法、取得的成绩,报道方式直观具体,形象抓人,现场感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安徽芜湖市发改委主任汪斌说,稿件中既有工人忙碌的身影,也有示范区建设火热的场景,生动形象的报道将进一步激励芜湖继续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战略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再掀建设新热潮。 “安徽省城媒体《安徽日报》等近期也推出了‘践行走转改,迎接十八大’专栏,记者用心、编辑精心,稿件生动、版面活泼,我们爱看这样的新闻!”池州市委宣传部干部洪峰说。
系列报道,振奋精神,激发各地跨越赶超。
2012年11月6日,当天报纸刚送到办公室,安徽合肥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的一位工作人员阅读后大呼,“走进皖江示范区”这组报道生动、形象展示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坚定了媒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繁荣文化事业的信心与决心。安徽宣城团市委副书记潘丽华说,宣城市作为皖江示范区的重要一翼,近年来抢抓机遇,承接产业转移奋力争先,这一组报道中关于宣城的报道选题好、立意好,看了很振奋,系列报道内容丰富、全面,有视觉冲击力,展示出了各地的亮点。刚刚结束苏滁产业园征迁工作的滁州市大王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盛恩彬说:“看了‘走进皖江示范区·画说产业承接’这一组报道后,我们在示范区建设一线的基层干部对全省示范区建设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了解,备受鼓舞,信心十足,皖江示范区一定会成为引领安徽崛起的新引擎。 ”目前,滁州市正以苏滁产业园的规划、建设、招商为核心,全力打造苏滁经济带,使之成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阵地。
系列报道给各地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承接产业转移要与推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增强自主发展能力。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强告诉记者,铜陵开发区是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产业基础良好,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在铜基新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上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营造良好环境,激发企业创新能力。怀宁县孔雀东南飞文化产业基地投资者桂冠告诉记者: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意。安庆有黄梅戏、桐城派文化、桐城孔城古镇、孔雀东南飞等文化资源,下一步将充分发掘创意,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变成文化产品,其中,桐城、怀宁等地古遗产资源丰富、保存完善、。
安徽淮北市相山区凤凰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书记王杨认为,示范区快速发展,既缘于政策给力,更重要的是示范区抢抓发展机遇,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示范区建设中,否决了多个不符合产业政策或选址不当、污染严重的项目,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其快速发展!皖北要加快发展,也必须走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淮北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认为。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