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市紧盯人、车、路、企四个关键,推出“五大”举措,全力打造安全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亡人事故、死亡人数与上年同比分别下降39.28%、39.53%。
聚焦顶层发力,健全齐抓共管大格局。“一把手”谋划推动。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道路交通安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开展道路交通隐患排查和安全检查。“两个平台”统筹抓总。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和安委会两个平台作用,牵头贯彻落实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加强对各地隐患排查治理、“两站两员”劝导、交通安全宣传等工作的综合考评,推进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责任单位履职尽责。属地党委政府以及各职能部门自觉扛起主体责任,扎实推进“路长制”、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等机制落实,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
聚焦全民教育,营造安全宣传大阵势。“六个有”宣传有声有色。我市在国省道及县乡道临崖护坡、群众出行集中和事故多发、高速跨桥等路口路段显著位置,刷写墙体宣传标语320条、设置提示牌260块;开展“皖美送影乡村行 交通安全进万村”电影下乡活动,在198个行政村、28个社区常年播放《遵守交通·平安出行》宣传片;录制宣传音频25条,利用大喇叭在全市各道路流动播报。“七进”宣传入脑入心。桐城警方深入50余家企业、40余个村(社区)、30余所学校,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演、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等主题宣传,强化企业职工、“一老一小”、重点驾驶人等群体教育培训;制作“一盔一带”等交通安全宣传短片,在城区50余个小区、10余家大型商场滚动播放;在300余家餐饮、娱乐场所、客运场站等地持续开展酒驾公益劝阻宣传,让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入脑入心。
聚焦路面管控,开展隐患排查大起底。查农村隐患,对全市2900余公里的县、乡、村三级道路进行地毯式排查,针对安全隐患制定专项整治方案,建立“五要件”清单,限时整改,完成150公里农村公路养护、300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优国省干线,完成206国道一级公路62公里的安全精细化提升工程建设;优化改造合安高速公路出入口大转盘五岔路口,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省道231孔城受限路段开工建设,国省干线公路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能切实提升。治危险路段,按照“发生一起事故、歼灭一类隐患”要求,对全市2019年以来交通事故尤其是亡人事故发生路段进行全面复盘,排查整改隐患路段40处。
聚焦违法乱象,强化交通秩序大整治。严查农村重点违法,以“减量控大”为目标,以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百日行动”为抓手,突出午间、夜间、凌晨等重点时段,加强农村地区国省道路、县乡道路巡查,查处各类重点违法行为15万余起。严管城区交通乱象,深化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电动车综合治理成果,在城区设置20处严管路段,强化治理“一盔一带”等交通秩序,查处交通乱象4万余起。严治货车野蛮驾驶,针对过境重中型货车野蛮驾驶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现场查处货车超载2352起、闯红灯1480起。同时,升级改造新206国道电子警察系统,增设4处反向抓拍系统,有效提升电子警察监控效果。
聚焦源头监管,推进风险“清零”大行动。强化运输企业监管,加强对“两客一危一货”、校车企业检查监管,通过播放警示教育片、签订安全责任书、下发整改通知书、约谈企业负责人等方式,强化运输企业警示教育,消除安全风险。强化重点车辆“清零”,通过电话通知、短信提醒、上门走访等形式,动态开展六类重点车辆“清零”行动,提高重点车辆检验率、报废率。
2023年春运已于1月7日开启,我市将深入排查治理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全力以赴保安全、保畅通,为广大人民群众平安返乡、欢度春节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史琼 袁丙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