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桐城市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进军“全省十强”、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目标,用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体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际成效。
近日,记者在桐城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数百台机器全速运转,产品正沿着生产线源源不断输送出来。桐城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自今年8月8日正式投产以来,产能不断爬坡,目前每天可生产电芯15万支,仅11月份实现产值3亿元。
为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效,桐城市不断创新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工作方法,推出帮办代办服务、出台“一制度两窗口”制度等措施,为项目“落地即开工”创造了条件。
桐城国轩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平告诉记者:“自落户桐城以来,已有一年多时间。我们深切感受到:桐城市委市政府对项目建设是高度重视的,提供了非常优质的服务。桐城国轩新能源一期工程已经投产,二期工程建设也在同步进行。目前,二期工程一号厂房、二号厂房桩基已经基本完成,我们争取在明年2月底厂房建成,具备设备进场条件。”
桐城市牢固树立“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不动摇,一手抓新兴产业落地,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新材料、医工医药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加速集聚。
桐城市委书记章周中表示,桐城大抓“双招双引”,力促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以“内搭平台外联老乡”为抓手,深挖桐城在外人才富矿,充分运用桐城“院士之乡”、百年名校桐城中学的杰出校友资源,综合运用乡情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等方式,全力招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桐城,以桐城国轩、中建材、中核稳定同位素项目为龙头,着眼强链、延链、补链,加强项目招引和产业集聚,力争五年内培育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光伏新材料、医工医药健康3个年产值500亿的特色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桐城市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通过差别化措施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亩均产出效益,着力破解要素制约,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和项目集聚,引导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稳定增长,壮大产业“筋骨”。
桐城市委书记章周中表示,营商环境就像空气,只有空气清新,本土企业才能茁壮成长,外地客商才会纷至沓来。我们将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认真践行“一改两为”要求,致力打造高效率、有温度、心贴心的发展环境,深化桐城经开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尽快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推动行政审批最大限度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腿。坚持每月举行“与企桐行”早餐会或夜话会,面对面倾听诉求,实打实解决难题,让企业在桐城创业放心、生活舒心、发展安心。(刘盼 姚亚飞 金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