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企业研发人员正在对一款新产品进行测试。
近年来,桐城市通过政策支持、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进行梯度培育,实施一企一策重点扶持等措施,不断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位于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丹凤集团前身是桐城窗纱厂,创办于1981年,一直致力于生产玻璃纤维制品。伴随行业产品的不断迭代更新,2008年这家公司开始了转型升级之路,一口气在桐城经开区拿下600余亩地,建成丹凤科技园,并将公司主导产品改为生产高档无碱玻璃纤维纱、布和电子级玻璃纤维纱、印制线路板用电子布等产品。
近年来,丹凤集团持续加大设备更新及研发投入,每年用于产品研发的资金均在1000万元以上,研发投入占比逐年提升。如今,走进这家公司的生产车间,400多台机器正在高速运转,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的影子,但每天却有30多万米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从这里走下生产线。不仅如此,得益于企业连年的科研投入和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丹凤集团先后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玻璃纤维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00多项专利技术,产品直接或间接用于新能源、航空航天、电子通讯等各个领域,逐步成长为安徽省内最大、行业领先的知名玻纤企业。今年,该企业还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据悉,桐城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行“梯度培育”,从认定为安庆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再到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直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持续跟进落实政策扶持、科技助力、服务优化、市场开拓等多项惠企举措,让企业每进阶一个梯度,在产业质量、技术、管理、服务水平、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都能有跨越式发展。目前,桐城已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下一步,市科技经济信息化局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培育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引领和带动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为桐城进军‘全省十强’、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市科技经济信息化局副局长汪倪杰在接受采访时说。(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