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个人信息泄露无处不在

2015-02-08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梁德明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通过网络买卖个人信息、诈骗、侵犯隐私、散布谣言甚至人身攻击,不仅危害了国家信息安全,影响社会安定,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侵害。

近日,公安机关公布一批网络犯罪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看出,完善法律,加强监管,建立互联网秩序刻不容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领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日,公安机关公布了多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

网购个人征信记录,多地现非法刷卡套现牟利

2012516,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网安大队民警发现,有人在网上发布信息,雇人从邮局取挂号信,每封酬谢200元。调查发现,嫌疑人打算雇“马仔”办理假身份证,到邮局等地点取挂号信、快递,同时在网上寻找并购买个人银行征信系统相关信息。

经查,嫌疑人涉及湖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地。2012517,南京市公安机关抓获许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据介绍,许某等人通过办理假身份证冒领受害人申办的信用卡挂号信,并在网上购买受害人的个人征信记录(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及银行信息)等资料,激活信用卡,刷卡套现牟利,对信用卡管理秩序、公民财产权利造成了巨大损害。

案例二

低价买高价卖,个人信息网络买卖已成利益链

2012315,上海公安机关在办理一起信用卡诈骗案时发现,犯罪嫌疑人用于作案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均购于互联网,由此发现一个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的犯罪群体。办案民警通过追踪定位,查明有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机动车主信息、学生学籍信息及大量企业信息等被非法销售。通过网络以每份60~200元的价格买进,再以150~300元的价格卖给下家,嫌疑人从中获取非法利益。

20123月至8月,公安机关先后抓获涉案嫌疑人段某等31人,并成功抓获负责某卫生局信息数据系统运行维护的嫌疑人张某。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

来源:网络收录
撰稿:梁德明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