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安庆市桐城市启动龙眠河紫来桥段防洪工程。工人在施工中,挖到西岸桥基下的一块石碑,石碑对两百七十年前修桥的历史进行了详细记录,对考察桐城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这块石碑长2.42米,宽0.95米,厚0.17米,石碑立于乾隆二年,即1737年,石碑主要记录了修桥、筑堤的历史。对紫来桥明清之际修筑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记录,特别记载了桐城康乾时期的宰相张廷玉捐资1000金修桥的情况。此外,石碑还对桐城名士捐资筑堤进行了褒扬。
据桐城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吕兆文介绍,这块石碑立于乾隆二年,从石碑的碑文内容来看,它放映了紫来桥历史变更,特别是提到了小宰相张廷玉捐资建桥的历史事实。因雍正皇帝曾赐予张廷玉调梅良弼称号,人们为了纪念他的义举,将此紫来桥曾经更名为良弼桥。
据了解,桐城紫来桥曾名良弼桥,位于桐城市市区龙眠河上。桥东西走向,东西走向,用麻条石垒成,取“紫气东来”之意。历史上多次毁塌,多次被重修,1985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块碑的出土,对于研究紫来桥在桐城历史、交通、水利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声明:
1、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桐城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2、桐城网原创新闻稿,多来源于实地走访和网友投递稿件审核之后编发,版权均属桐城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桐城网新闻热线:0556-6191218;
投稿专用:tongchengwww#qq.com(注:使用时请将#改为@即可);客服QQ:158328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