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桐城中学120周年校庆专题
  • 桐城锌米
当前位置: 桐城 > 桐城新闻

桐城:“老有所学”有去处 成就“幸福夕阳红”

2022-07-27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撰稿:吴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关键字:

日前,安徽省召开全省暖民心行动部署推进会议,突出群众有感的关键小事,突出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突出群众普遍受益,部署推进10项暖民心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让群众日子过得有盼头、有甜头、得实惠。


“老有所学”是省实施暖民心行动的重要内容,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满足广大老年学员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按照《老有所学行动方案》要求,桐城各地把完善教育场所,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重要抓手,丰富老年教育渠道,推动老有所学事业发展。


完善布局,让“老有所学”有去处


在利用市内现有县级老年大学,镇、街老年学校及相关教学点资源的基础上,我市重点面向城镇街道、社区,全面摸排可盘活的各类资源,拟利用图书馆、文化馆(站、中心)、科技馆、文化场馆、公共体育设施、诚信广场、养老服务中心等机构、场所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同时,持续深化“老年大学+”的办学模式,依托桐城开放大学设立老年开放大学,积极推进与部门、社团、学校、镇(街道)、社区、协会等开展合作办学,走开门办学之路,实现场所扩容增量。


在桐城市金神镇老年学校,一群手持门球杆的老人们正在球场打球,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这里,老年人不仅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还能结交不少志趣相投的朋友,晚年生活从“养老”变成了“享老”。正在打球的学员汪双喜老人告诉记者,在这里,不但能结识新朋友,而且能学习到球艺,既能健脑又能强身,感到非常开心非常快乐。


与汪双喜一样,村民毕文兰每天上午都会准时来到学校柔力球班,同一群爱好柔力球的朋友们学习交流。目前,柔力球已经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里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训练的时候很累,但是大家在比拼技术的同时,相互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就感到很满足。”毕文兰说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学校开设的这项艺术课程,也成为了她退休之后精神生活的加油站。


金神镇老年学校于2008年创办,2009年评为“安庆市示范校”,2010年被安徽省老年大学授予“省级示范学校”。为扎实推进“老有所学”行动,该校开设了7个班级,包括电子琴班、历史班、太极班、门球班、柔力球班、舞蹈班、黄梅戏班,各类学习资料一应俱全,将近200名老人在这里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目前该校用地1000平方米,拥有3个教室、2间办公室,内设有门球场、运动场、多功能球场,课桌椅齐全,专职教师12人,日常工作人员12人。


此外,该校本着“灵活、实用”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以开设公共课、不定期讲座等形式,邀请专家学者从老年养生保健、防诈骗技能、消防安全知识等方面。面向学员开展教育培训。“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老年群体的退休生活,利用多种资源、多途径开展学习活动,同时辐射到村(居),以点带面、全面普及,把党委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金神镇老年学校校长、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徐上质说。


据悉,当地还精心创建了金神村、草原村、杨塘村3个老年教育基层教学点,着力打造老年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各村教学点均由市老年大学授牌命名,有组织、有计划、有学员参与。村级教学点以建立健全老年远程教育网络为主,“线上线下”的教学有机协调,促进老年教育服务于乡村振兴。金神镇草原村党总支副书记占克清说:“我们村设立了老年教学点,定期组织红色电影观影活动,不仅丰富大家的日常生活,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文明和谐好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真正做到送学送到家门口,让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整合资源,让“老有所学”有质量


桐城市积极发挥市老年大学的龙头示范引领作用、“桐城派书画院工作室”等9个专业学会的作用,通过资源配送、人员培训等方式,为镇街、村居的老年学校(教学点)提供人力支持,让优质资源向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同时在现有教职工的基础上,建立专兼职人员信息库,保存量、扩增量,鼓励学有专长的各类人员到老年学校兼职任教,建设一支符合老年学校办学需求、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努力满足老年人“学得了、学得好”需求。


利用目前镇村资源共享畅通优势,桐城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实现所有教室线上直播教学,推进老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针对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重点开发建设一批体现桐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依托《桐城老年教育》内部刊物平台,及时展示“老有所学”活动成果。大力开展“最美夕阳红”志愿活动,鼓励老年大学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各类创建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实现老年学员和社会互联互通,增强老年人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办好老年教育作为提升老年人口素质、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桐城市老年教育公益普惠性显著增加,办学体系向基层延伸,老年学员人数持续增加。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县级老年大学2个,镇街老年学校12个,老年教育基层教学点134个,参与老年学习人数8323人。


覆盖市、镇(街)、村(居)三级老年教育体系的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后,桐城市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拓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加强在课程资源、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示范学校、老年智慧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力度,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吴磐)


来源:桐城市融媒体中心
撰稿:吴磐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