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桐城首场“与企桐行”夜话会现场。
一杯清茶,几个果盘。6月27日晚7时整,金瑞古井酒店瑞华厅,桐城市8位“企二代”被邀请到一起,与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存磊等面对面交流。
这是桐城首场“与企桐行”夜话会,从父辈手中顺利接棒的徐天石、徐春杰、徐大治等8位“企二代”显得有点拘谨。
“今天是一个尝试,请大家来,是想搭建一个平台,我们特别是你们,交流想法,碰撞思想,拓展思路,看看我们能为你们做些什么,不要有顾虑。”刘存磊开宗明义。“企二代”们面面相觑,心存疑虑。在刘存磊的再次启发下,“企二代”们有些僵硬的表情终于放松了,嘴角上扬。
“我想问问丹凤的徐总,这些年是怎么做到稳健发展的,能分享一下吗?”安徽顺彤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李东霖急切地想一探究竟。
大家一下子都笑了,现场的气氛融洽起来,身心进一步放松。
图为桐城首场“与企桐行”夜话会现场。
丹凤集团的徐大治不紧不慢,神情笃定。“40年来,丹凤做到了两个紧盯,一是紧盯主业,一是紧盯国内行业一流。”顿了顿,又说,“不是有钱就能把企业做好的,如果信息不灵,你都不知道什么是一流。”
“怎样才能信息灵通啊?”
“要有圈子啊,要有朋友啊!”
追问一个个抛出,一问一答在年轻一代企业家之间流转,大家都跃跃欲试。一时间,会场变成了课堂。
“对,大家就是要这样交流。”刘存磊点评了一句,拓展交流的话题。
“没有交流,同行就是冤家。合作的前提是有交流,有共识。”华日建工集团的崔文明有感而发。
“我感觉今天晚上的氛围有点像我跟老父亲、跟兄弟姐妹们在一起讨论大事。我们是家族企业,今天在座的,基本上都不缺钱,作为‘企二代’,我们要思考十年后、二十年后行业发展方向,企业要有目标,要有底蕴。”顺驰电缆公司的项志才抢过话头。“我有一个经验分享给大家:企业家要敢于敲门。找市场,不敢敲门,你永远在门外,进不了圈子。”
“同样都是做橡胶件的,微威和汇通能不能合作?”有人抛出了这样的疑问。
“我外地的客户对大关水碗赞不绝口,可是只能定点去吃,大关水碗能不能做成像方便面一样的产品,在超市能买到?”汇通汽车部件公司的徐天石提出疑问。
“桐城目前还没有像样的伴手礼,我们外地客户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桐城特产作为伴手礼,桐城名特优农产品那么多,谁来做一下整合?”崔文明再次发声。
图为桐城首场“与企桐行”夜话会现场。
“提得好!”刘存磊一边记录,一边插话。
夜话持续了3个小时,其间,话题虽不断转换,但始终是围绕着企业,围绕着产品,围绕着发展;有经验分享,有经典故事讲述;有纵向到底的追问,也有横向到边的思考……
“你们有没有想过,要把父辈创下的企业,从1个亿做到10个亿、100个亿?敢不敢想?”刘存磊适时地抛出了一个重磅话题。
于是,一场关于父子从硬扛、不理会到商议、融洽的不同版本的故事,让大家加深了对桐城老一辈企业家艰苦创业、成就事业的敬佩之情。大家纷纷表示,要握稳接力棒,跑好新征程。
“今天请大家来,就是要表明一个态度,政府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政府资金有限,企业不能只盯着政府那三瓜两枣,但我们有那么多专业招商队伍,时刻准备为你们服务。你们需要敲门的,给我们提个醒,这就是政府的有为之处。希望你们不仅要加强对外交流,也要加强内部之间的交流,抱团取暖,共襄发展。”
图为桐城首场“与企桐行”夜话会现场。
自5月28日首场“与企桐行”早餐会后,桐城市就融洽政商关系、蓄积发展动能殚精竭虑,又开启夜话会模式。据悉,早餐会旨在研究“解题之法”,夜话会旨在开拓“发展思路”。目前,桐城已启动单月早餐会、双月夜话会模式,政企双方同心同向同行、共襄发展。会后,将由市直相关部门和单位跟踪督导落实具体事宜,尝试“敲门”,让“金点子”落地见效。
当晚,副市长张林、徐良平参加夜话活动。
市政府办、市发改委、科经局、财政局、团市委、招商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汪桂云 廖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