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疫情仍处于点多、面广、频发的态势,波及30个省份,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复杂。随着“五一”假期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愈加频繁,疫情防控风险持续增大。为有效降低疫情输入和传播风险,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非必要不来桐。倡导非必要不来(返)桐。所有确须来(返)桐人员须提前3天向目的地所在社区(村)、单位或拟入住酒店报备,并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海等疫情发生重点地区返乡人员还须另持有启程前抗原检测阴性证明、上海社居委开具的同意返乡证明),在我市各入口完成落地核酸检测,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凡不提前报备、不如实报备行程,因隐瞒、谎报、漏报、迟报、不报造成疫情传播扩散的,将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二、非必要不出桐。倡导市民非必要不出桐,确需出桐的,坚持“谁审批、谁负责”,归属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员需经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批。其他人员确需离桐的,需时刻关注目的地和沿途地区风险等级,合理安排出行行程,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尽量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返桐时按我市管控政策要求落实防控措施。
三、强化交通道口防控。各交通道口落实市级领导包保、科干带班负责制,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前沿关口”。细化防控措施,细致做好安康码和行程码查验、抗原检测和核酸检测、人员信息登记赋码反馈等各项工作,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查”。优化检查流程,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等要求,严格实施货车司机“即采即走即追+人员闭环管理”举措,确保物流通行顺畅。强化服务保障,落实好工作人员个人安全防护措施。
四、严格社区管控。织密社区(村)基层防控网络,充分发挥单元长、联防长和基层网格员作用,对市外来(返)桐人员开展精准摸排,建立完善动态管理台账,做到“人数清、人头清、位置清、管控情况清”。对市外疫情发生重点地区来(返)桐人员依规落实相应的“7+7”“3+11”“3+2”等隔离监测管控措施。居家隔离期间,严格落实五包一制度,坚决做到“应排尽排、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管尽管”。
五、严控人员聚集。倡导假期不聚集、不扎堆,最大限度减少感染风险。按照“非必要不举办、能线上不线下”原则,严控各类会议及展会、展销促销、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活动。坚持“谁举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50人以上活动必须报经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批准。各公园、景区、景点严格落实“限量、预约、错峰”措施,按照50%限流开放,严控瞬时客流,做好有序排队和场内外客流疏导,防止人员拥挤聚集。文博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大型室内公共场所,按50%限流。倡导“红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
六、强化重点场所疫情防控。宾馆、酒店、旅舍等住宿经营单位,对入住人员严格执行查验两码(安康码、行程码)、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落实来(返)桐管控要求。学校严格抓好校门入口管理,入校务必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和出行轨迹进行动态跟踪,确保返校时安全健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严格落实落细院感防控措施。监所、福利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实行全封闭管理。农贸市场、药房药店、餐饮机构、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银行、企业、建筑工地等,对进入人员均须查验两码(安康码、行程码),严格落实佩戴口罩、测温、限流及场所消毒等防控措施。网吧、游戏厅、KTV、电影院、棋牌室、健身房、足浴店、养生会所等密闭性室内公共场所和各宗教场所“五一”期间严格落实测温验码、通风消毒、人员限流等疫情防控措施。
七、强化交通出行疫情防控。高铁站、火车站、公路客运中心以及公共交通工具严格落实测温验码、日常清洁、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出租车、网约车等务必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原则上接送乘客仅限于低风险区域。开展健康宣传,提醒旅客按要求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八、强化重点人群核酸筛查。继续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常态化核酸检测筛查。对人员流动性大的行业或单位,假期结束后尽快组织开展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各快递公司、外卖平台保障员工每日个人防护用品,督促员工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快递和外卖从业人员在取、装、运、送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口罩、手套,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时要第一时间主动报告。
九、做好个人健康管理。时刻注意个人防护,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养成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分餐制等良好卫生习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密闭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出现异常症状者,请立即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如实告知个人旅居史,就诊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邮购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严防疫情输入风险。
十、加强假期督导检查。“五一”假期前后,市级15个监督督查组、5个专项监督督查组以及各地指挥部、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工作专班加强监督检查,对重点场所特别是医疗机构、隔离场所、交通道口、旅游景点、重点工程工地等开展明查暗访,进一步压实“四方”责任,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十一、加强假期应急值守。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五一”期间带头值班值守,保持应急指挥体系高效运转,联防联控机制高效落实,确保一旦发生疫情,突发情况下应急指挥体系能立即启动。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须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请广大市民朋友继续理解支持配合各项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织密织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网,全力守护市民健康和城市安全,共同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祥和的“五一”假期。
桐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
2022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