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2022年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一紧盯,两聚焦”行动方案,桐城市聚焦生活垃圾、工业污染、城镇污水等7个重点领域,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制定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清单,加强调度,推进问题整改到位。
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我市建立“属地村(居)负责保洁,项目公司负责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输以及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运行体系和“市、镇、村”协同督查考核机制。全市已配备农村环卫保洁员1567人,在223个村(居)、6414个村民组投放2万多只垃圾桶,配套挂桶式垃圾收集车、压缩式垃圾收集车140余辆,建成使用15座垃圾压缩中转站。目前,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能力充足,生活垃圾做到及时收集转运和处理,所有生活垃圾均集中焚烧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图为环境监测人员在农村饮用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
推进饮用水源地和危废安全整治。自今年3月中旬始,桐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成立7个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小组,对全市11个“万人千吨”饮用水源地开展专项检查,督促问题整改;针对4个集中供水水源地,专门制订取水点网格化布点监测方案,按照每周监测1次频率,加大监测力度,确保及时掌握水质状况;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第三水厂—嬉子湖镇—金神镇供水管网建设工程已于4月1日开工建设。同时,我市生态环境保护部门还对全市重点产废企业进行全面抽查,检查涵盖五镇一区共计49家重点产废企业,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企业全部整改到位。
图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茶园指导农药减量化。
推进城镇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治理。我市召开城镇污水整治工作推进会,围绕文昌、龙眠街道境内雨污分流、老旧小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的老旧管网改造运维以及龙眠河入河排污口整治等重点问题进行会商,针对前期已排查问题,研究制定“问题、措施、标准、时限”四项清单,布置整改。聚焦农药化肥减量,制定《桐城市“三大主粮”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工作方案》,把科学安全用药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必授内容、作为农药门店日常检查的工作内容、作为农技科普宣传的必宣内容,以培训、检查、宣传三到位推动科学安全用药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宣传活动1场次,举办培训班9期,培训农药化肥经营、使用大户70多人,提供指导咨询260余人次。
图为工作人员到嬉子湖镇开展自然保护地管理问题排查。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围绕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龙眠山省级森林公园、安庆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珠檀保护点等林业型的自然保护地建管,重点针对采矿(石)、采砂、设立码头、开办工矿企业、挤占河(湖)岸、侵占湿地以及核心区缓冲区内旅游开发和水电开发等八类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和“回头看”,确保新问题不露头、老问题按期整改到位不反弹。(方桐庆)